爱芙蕖之艳冶,有兰芷之芳馨

爱芙蕖之艳冶,有兰芷之芳馨

诗句读音
有兰芷之芳馨平仄:仄 平 仄 平 平 平
拼音: yǒu|yòulán zhǐzhīfāng xīn
爱芙蕖之艳冶平仄:仄 平 平 平 仄 仄
拼音: 4fú qúzhīyàn yě

爱芙蕖之艳冶,有兰芷之芳馨释义

【有】〔古文〕《唐韻》云久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云九切,音友。《說文》不宜有也。《春秋傳》曰:日月有食之。从月又聲。《九經字樣》有,从月。从冃,譌。又《玉篇》不無也。《易·大有疏》能大所有。又《繫辭》富有之謂大業。又《詩·商頌》奄有九有。《傳》九有,九州也。又《左傳·桓三年》有年。《註》五穀皆熟書有年。又《玉篇》果也,得也,取也,質也,寀也。又姓。《論語》有子。《註》孔子弟子有若。又《集韻》尤救切。與又通。《書·堯典》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。《詩·邶風》不日有曀。《註》有,又也。又《韻補》叶羽軌切。《前漢·敘

【兰芷】芷。皆香草。《楚辞·离骚》:“兰芷变而不芳兮,荃蕙化而为茅。”王逸注:“言兰芷之草,变易其体而不復香。”《史记·日者列传》:“兰芷芎藭弃於广野,蒿萧成林,使君子退而不显众,公等是也。”唐沉佺期《别侍御严凝》诗:“静言芟枳棘,慎勿伤兰芷。”宋柳永《如鱼水》词之一:“乍雨过,兰芷汀洲,望中依约瀟湘。”

【之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正韻》止而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眞而切,音枝。《說文》出也,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。一者,地也。《玉篇》是也,適也,往也。《禮·檀弓》延陵季子曰:若氣,則無不之也。又於也。《禮·大學》之其所親愛而辟焉。《註》之,適也。《朱傳》猶於也。又語助辭。《書·金縢》禮亦宜之。《禮·文王世子》秋冬亦如之。《正字通》凡之字,或句中,或語尾,或層出。如毛詩我之懷矣,共武之服,及女曰雞鳴章知子之來之,六句九之字,常華章左之左之,六句八之字,可以例推。又此也。《詩·周南》之子于歸。《註》之子,是子也。又變也。《

【芳馨】香。也借指香草。《楚辞·九歌·湘夫人》:“合百草兮实庭,建芳馨兮廡门。”《楚辞·九歌·山鬼》:“被石兰兮带杜衡,折芳馨兮遗所思。”唐李复言《续玄怪录·张老》:“有顷进饌,精美芳馨,不可名状。”清龚自珍《己亥杂诗》之一三八:“今日閒愁为洞庭,茶花凝想吐芳馨。”2.喻美好的名声。清张大受《慕庐先生还朝》诗:“出处古来云变化,芳馨谁播史书中。”3.指祭品。言其气味芳香。宋朱熹《卧龙庵武侯祠》诗:“寒藻荐芳馨,飞泉奉明酌。”《宋史·乐志九》:“时思致享,肃荐芳馨。”

【爱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烏代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於代切《正韻》於蓋切,同。仁之發也。从心旡聲。又親也,恩也,惠也,憐也,寵也,好樂也,吝惜也,慕也,隱也。又《孝經·諫諍章疏》愛者,奉上之通稱。又《諡法》嗇於賜與曰愛。又姓。宋刺史愛申。又叶烏胃切,音穢。《詩·小雅》心乎愛矣,遐不謂矣。《楚辭·九章》世溷濁莫吾知,人心不可謂兮。知死不可讓,願勿愛兮。《袁宏·名臣贊》滄海橫流,玉石同碎。達人兼善,廢已存愛。《謝瞻·答靈運詩》尋塗塗旣睽,卽理理已對。絲路有恆悲,矧乃所在愛。 小篆作。

【芙蕖】亦作“芙渠”。荷花的别名。《尔雅·释草》:“荷,芙渠。其茎茄,其叶蕸,其本蔤,其华菡萏,其实莲,其根藕,其中的,的中薏。”郭璞注:“﹝芙渠﹞别名芙蓉,江东呼荷。”三国魏曹植《洛神赋》:“远而望之,皎若太阳升朝霞;迫而察之,灼若芙蕖出渌波。”南朝梁江淹《莲花赋》:“若其华实各名,根叶异辞,既号芙渠,亦曰泽芝。”宋王安石《招约之职方并示正甫书记》诗:“池塘三四月,菱蔓芙蕖馥。”清秦松龄《和吴弘人见赠之作》:“尊酒共君秋夜醉,满庭清露湿芙蕖。”

【之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正韻》止而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眞而切,音枝。《說文》出也,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。一者,地也。《玉篇》是也,適也,往也。《禮·檀弓》延陵季子曰:若氣,則無不之也。又於也。《禮·大學》之其所親愛而辟焉。《註》之,適也。《朱傳》猶於也。又語助辭。《書·金縢》禮亦宜之。《禮·文王世子》秋冬亦如之。《正字通》凡之字,或句中,或語尾,或層出。如毛詩我之懷矣,共武之服,及女曰雞鳴章知子之來之,六句九之字,常華章左之左之,六句八之字,可以例推。又此也。《詩·周南》之子于歸。《註》之子,是子也。又變也。《

【艳冶】“艷冶”。1.艳丽妖冶。多形容女子容态。南朝梁庾肩吾《长安有狭斜行》:“少妇多艳冶,花鈿繫石榴。”唐白行简《李娃传》:“﹝李娃﹞明眸皓腕,举步艳冶。”清余怀《板桥杂记·丽品》:“董年,秦淮絶色,与小宛姊妹行;艳冶之名,亦相頡頏。”2.指美女。唐吴少微《怨歌行》:“君王厌德不忘新,况羣艳冶纷来陈。”元白朴《墙头马上》第一折:“只疑洞府神仙,非是人间艳冶。”3.谓物之美丽鲜明。五代齐己《酬元员外见寄八韵》:“艳冶丛翻蝶,腥膻地聚蝇。”宋王禹偁《五哀诗·故尚书虞部员外郎知制诰贬莱州司马渤海高公》:“因仍歷五代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