哀歌凄薤露,秘殿掩椒风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哀歌凄薤露 | 平仄:平 平 平 仄 仄 拼音: āi gēqīxiè lù |
哀歌凄薤露 | 平仄:平 平 平 仄 仄 拼音: āi gēqīxiè lù |
秘殿掩椒风 | 平仄:仄 仄 仄 平 平 拼音: mì|bìdiànjiāo fēng |
哀歌凄薤露,秘殿掩椒风释义
【哀歌】1.悲伤地歌唱。《庄子·天地》:“独弦哀歌,以卖名声於天下者乎!”南朝梁任昉《为卞彬谢修卞忠贞墓启》:“狐兔成穴,童牧哀歌。”唐韩愈《赠崔立之》诗:“哀歌坐空屋,不怨但自悲。”鲁迅《二心集·非革命的急进革命论者》:“书中的主角……比起单是抱膝哀歌,握笔愤叹的文豪们来,实在也切实得远了。”2.悲伤的歌。艾青《维也纳》诗:“再伟大的天才,也谱不出今天维也纳的哀歌。”
【凄】《唐韻》七稽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千西切《正韻》此西切,音妻。《玉篇》寒也。《韻會》通作淒。詩淒其以風。嚴氏曰:淒旁加二點,从仌,冰寒也。
【薤露】1.乐府《相和曲》名,是古代的挽歌。战国楚宋玉《对楚王问》:“其为《阳阿》、《薤露》,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。”晋崔豹《古今注》卷中:“《薤露》、《蒿里》,并丧歌也。出田横门人,横自杀,门人伤之,为之悲歌,言人命如薤上之露,易晞灭也,亦谓人死,魂魄归乎蒿里……至孝武时,李延年乃分为二曲,《薤露》送王公贵人,《蒿里》送士大夫庶人,使挽柩者歌之,世呼为挽歌。”宋叶适《张提举挽词》诗:“长年惯唱渔家曲,难听兹晨《薤露》声。”明吾丘瑞《运甓记·翦逆闻丧》:“歌《薤露》把泉臺卜葬。”柳亚子《题云间张瑞芝女士传》诗:“九
【哀歌】1.悲伤地歌唱。《庄子·天地》:“独弦哀歌,以卖名声於天下者乎!”南朝梁任昉《为卞彬谢修卞忠贞墓启》:“狐兔成穴,童牧哀歌。”唐韩愈《赠崔立之》诗:“哀歌坐空屋,不怨但自悲。”鲁迅《二心集·非革命的急进革命论者》:“书中的主角……比起单是抱膝哀歌,握笔愤叹的文豪们来,实在也切实得远了。”2.悲伤的歌。艾青《维也纳》诗:“再伟大的天才,也谱不出今天维也纳的哀歌。”
【凄】《唐韻》七稽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千西切《正韻》此西切,音妻。《玉篇》寒也。《韻會》通作淒。詩淒其以風。嚴氏曰:淒旁加二點,从仌,冰寒也。
【薤露】1.乐府《相和曲》名,是古代的挽歌。战国楚宋玉《对楚王问》:“其为《阳阿》、《薤露》,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。”晋崔豹《古今注》卷中:“《薤露》、《蒿里》,并丧歌也。出田横门人,横自杀,门人伤之,为之悲歌,言人命如薤上之露,易晞灭也,亦谓人死,魂魄归乎蒿里……至孝武时,李延年乃分为二曲,《薤露》送王公贵人,《蒿里》送士大夫庶人,使挽柩者歌之,世呼为挽歌。”宋叶适《张提举挽词》诗:“长年惯唱渔家曲,难听兹晨《薤露》声。”明吾丘瑞《运甓记·翦逆闻丧》:“歌《薤露》把泉臺卜葬。”柳亚子《题云间张瑞芝女士传》诗:“九
【秘】《集韻》兵媚切,音毖。密也。通作祕。又《轉注古音》蒲結切,音蹩。香草也。
【殿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堂練切《正韻》蕩練切,音電。堂高大者。《初學記》《倉頡篇》殿,大堂也。商周以前,其名不載。按《史記·秦始皇本紀》始作前殿。《漢書》則有甘泉、函德、鳳凰、明光、臯門、麒麟、白虎、金華諸殿。歷代殿名或沿或革,惟魏之太極,自晉以降,正殿皆名之。《摯虞·決疑要註》其制有陛,右墄左平。平以文塼相亞次,墄者爲階級也。九錫之禮,納陛以登,謂受此陛以上殿。顏師古曰:古者屋高嚴。皆名爲殿,不必宮中。《前漢·黃霸傳》令郡國上計吏條對,有舉孝子者先上殿。《註》殿,丞相所坐屋也。今唯天子宸居稱殿。又重殿。
【椒风】1.汉宫阁名。为昭仪所居。《汉书·佞幸传·董贤》:“又召贤女弟以为昭仪,位次皇后,更名其舍为椒风,以配椒房云。”颜师古注:“皇后殿称椒房。欲配其名,故云椒风。”唐崔国辅《白纻辞》之二:“董贤女弟在椒风,窈窕繁华贵后宫。”2.泛指妃嫔住处。南朝宋谢庄《宋孝武宣贵妃诔》:“巡步檐而临蕙路,集重阳而望椒风。”《梁书·皇后传·高祖丁贵嫔》:“椒风暖兮犹昔,兰殿幽而不阳。”参见“椒房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