爱同樵客言幽事,不觉归途暮景斜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爱同樵客言幽事 | 平仄:仄 平 平 仄 平 平 仄 拼音: 4tóng|tòngqiáo kèyányōu shì |
不觉归途暮景斜 | 平仄:平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韵脚:下平九麻 拼音: bù juéguītúmù jǐngxié |
爱同樵客言幽事,不觉归途暮景斜释义
【爱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烏代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於代切《正韻》於蓋切,同。仁之發也。从心旡聲。又親也,恩也,惠也,憐也,寵也,好樂也,吝惜也,慕也,隱也。又《孝經·諫諍章疏》愛者,奉上之通稱。又《諡法》嗇於賜與曰愛。又姓。宋刺史愛申。又叶烏胃切,音穢。《詩·小雅》心乎愛矣,遐不謂矣。《楚辭·九章》世溷濁莫吾知,人心不可謂兮。知死不可讓,願勿愛兮。《袁宏·名臣贊》滄海橫流,玉石同碎。達人兼善,廢已存愛。《謝瞻·答靈運詩》尋塗塗旣睽,卽理理已對。絲路有恆悲,矧乃所在愛。 小篆作。
【同】《唐韻》《正韻》徒紅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徒東切,音桐。《說文》合會也。《玉篇》共也。《廣韻》①也。《易·同人》天與火同人,君子以類族辨物。《書·益稷》敷同日奏罔功。又《廣韻》齊也。《書·舜典》同律度量衡。《詩·小雅》我馬旣同。又聚也。《詩·小雅》獸之所同。《傳》同猶聚也。又和也。《禮·禮運》是謂大同。《註》猶和也,平也。又《周禮·春官·大司樂》六律六同。《註》六律合陽聲者,六同合隂聲者。又《典同》掌六律,六同之和。《註》律以竹,同以銅。言助陽宣氣,與之同也。又《周禮·春官·大宗伯》時見曰會,殷見曰同。《詩·
【樵客】出门采薪的人。南朝梁王僧孺《答江琰书》:“或蹲林卧石,籍卉班荆,不过田畯野老、渔父樵客。”唐刘威《游东湖黄处士园林》诗:“樵客出来山带雨,渔舟过去水生风。”明张居正《拟咏四时山水花木翎毛画·春》:“山锁秦人里,烟迷樵客津。”
【言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語軒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魚軒切,平聲。《說文》直言曰言,論難曰語。《周禮·大司樂註》發端曰言,答述曰語。《釋名》言,宣也。宣彼此之意也。《易·乾卦》庸言之信。《書·湯誓》朕不食言。《傳》言已出而反吞之也。《周禮·地官·大司徒》以鄕八糾萬民,七曰造言之。《註》譌言惑衆也。《論語》寢不言。《註》自言曰言。《史記·商君傳》貌言華也,至言實也,苦言藥也,甘言疾也。《唐書·徐伯彥傳》言者,德之柄也,行之主也,身之文也。又辭章也。《書·洪範》五事,一曰貌,二曰言。《疏》言者,道其語有辭章也。《禮·曲禮》
【幽事】1.幽景,胜景。唐杜甫《秦州杂诗》之九:“丛篁低地碧,高柳半天青。稠叠多幽事,喧呼閲使星。”明高启《咏轩》:“临楹一流睇,幽事忽满前。池草方依微,庭柯正葱芊。”2.雅事。宋杨万里《癸亥上巳即事》诗:“晒书仍焙药,幽事也劳神。”清吴伟业《梅花庵同林若抚话雨联句》:“清斋幽事足,良会逸情兼。”
【不觉】沉睡不醒。《战国策·魏策二》:“齐桓公夜半不嗛,易牙乃煎熬燔炙,和调五味而进之,桓公食之而饱,至旦不觉。”《百喻经·小儿得欢喜丸喻》:“有一乳母,抱儿涉路,行道疲极,睡眠不觉。”2.不反悟;不觉悟。《文选·张衡<东京赋>》:“流遁忘反,放心不觉。”薛综注:“流情放心,不自反寤。”汉陈琳《檄吴将校部曲文》:“泥滞苟且,没而不觉。”3.没有发觉;没有感觉。《晋书·谢安传》:“既罢,还内,过户限,心甚喜,不觉屐齿之折。”唐韩愈《贺太阳不亏状》:“虽有阴云,转更明朗,比於常日,不觉有殊。”明刘基《晚至草平驿》诗:
【途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同都切,音徒。《玉篇》路也。《廣韻》道也。又通作涂、塗。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·匠人》經涂九軌。《論語》遇諸塗。又叶徒故切,音度。《張衡·思賦》雲師以交集兮,凍雨沛其灑途。轙琱輿而樹葩兮,擾應龍以服輅。
【暮景】1.傍晚的景象。唐杜牧《题敬爱寺楼》诗:“暮景千山雪,春寒百尺楼。”唐灵一《自大林与韩明府归郭中精舍》诗:“孤烟生暮景,远岫带春暉。”宋刘敞《春阴》诗:“江上浮云聚,城中暮景兼。”2.指夕阳。景,日光。唐元稹《种竹》诗:“鸣蝉聒暮景,跳蛙集幽栏。”唐杜甫《杜位宅守岁》诗:“四十明朝过,飞腾暮景斜。”唐杜甫《一室》诗:“一室他乡远,空林暮景悬。”3.比喻垂老之年。宋胡宿《乞杨安国改官奏》:“安国授经老臣,年近八十,桑榆暮景,光阴几何?”清唐孙华《中秋夜无月》诗:“暮景欢娱少,深居寂寞多。”
【斜】《唐韻》似嗟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徐嗟切,音邪。《說文》抒也。《玉篇》散也,不正也。《王延壽·魯靈光殿賦》枝牚杈枒而斜據。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余遮切《正韻》于遮切,音耶。梁州谷名。在武功西南。《前漢·揚雄傳》西自褒斜。《註》南山谷名也。《班固·西都賦》右界褒斜,隴首之險。《註》梁州記曰:萬石城泝漢,上七里有褒谷。南口曰褒,北口曰斜。長四百七十里。又《集韻》時遮切,音闍。伊雅斜,單于名。又直加切,音秅。義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