哀弦有余音,为君聊洗耳

哀弦有余音,为君聊洗耳

诗句读音
哀弦有余音平仄:平 平 仄 平 平
拼音: āi xiányǒu|yòuyú yīn
为君聊洗耳平仄:平 平 平 仄 仄
拼音: wéi|wèijūnliáoxǐ ěr

哀弦有余音,为君聊洗耳释义

【哀弦】絃”。1.悲凉的弦乐声。三国魏曹丕《善哉行》:“哀弦微妙,清气含芳。”唐杜甫《题柏大兄弟山居屋壁》诗:“哀絃绕白雪,未与俗人操。”宋张先《惜双双·溪桥寄意》词:“断梦归云经日去,无计使哀絃寄语。”郑振铎《屈原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影响》:“﹝有良心的作家们﹞不由得不同情屈原……而发出同样的哀弦促节的歌声来。”2.喻指可怜的妻子。林纾《祭高梧州文》:“君出逾年,我搆家难,大丧甫除,哀絃中断。”

【有】〔古文〕《唐韻》云久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云九切,音友。《說文》不宜有也。《春秋傳》曰:日月有食之。从月又聲。《九經字樣》有,从月。从冃,譌。又《玉篇》不無也。《易·大有疏》能大所有。又《繫辭》富有之謂大業。又《詩·商頌》奄有九有。《傳》九有,九州也。又《左傳·桓三年》有年。《註》五穀皆熟書有年。又《玉篇》果也,得也,取也,質也,寀也。又姓。《論語》有子。《註》孔子弟子有若。又《集韻》尤救切。與又通。《書·堯典》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。《詩·邶風》不日有曀。《註》有,又也。又《韻補》叶羽軌切。《前漢·敘

【余音】声音不绝。形容歌唱或演奏十分动听感人。汉张衡《思玄赋》:“素女抚絃而餘音兮,太容吟曰念哉。”汉王褒《洞箫赋》:“条畅洞达中节操兮,终诗卒章尚餘音兮。”2.不绝之音,感人至深之音。晋潘岳《杨荆州诔》:“举声增慟,哀有餘音。”《老残游记》第十回:“那知瑟的妙用,也在左手,看他右手发声之后,那左手进退揉颤,其餘音也就随着猗猗靡靡,真是闻所未闻。”赵朴初《鹧鸪天·观马师曾红线女演<关汉卿>》词:“水泻餘音入梦流,词人心事付歌喉。”3.指尾音。巴金《寒夜》五:“余音相当长,这几句话显然是从她心里吐出来的。”峻青《黎

【君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舉云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拘云切,音軍。《說文》尊也。从尹,發號,故从口。《白虎通》君者,羣也,羣下歸心也。《易·師卦》大君有命。《書·大禹謨》皇天眷命,奄有四海,爲天下君。又凡有地者,皆曰君。《儀禮·子夏傳》君,至尊也。《註》天子,諸侯,及卿大夫有地者皆曰君。《晉語》三世仕家君之。又夫人亦稱君。《詩·鄘風》我以爲君。《傳》君國小君。《箋》夫人對君稱小君。《論語》邦君之妻,邦人稱之曰君夫人。稱諸異邦曰寡小君,異邦人稱之亦曰君夫人。又子稱父母曰君。《易·家人》家人有嚴君焉,父母之謂也。又子孫稱先

【聊】《唐韻》洛蕭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憐蕭切《正韻》連條切,音膫。《說文》耳鳴也。又《韻會》語助。《詩·唐風》椒聊之實。《傳》椒聊,椒也。《疏》聊,語助也。又《博雅》聊,苟且也。《詩·衞風》孌彼諸姬,聊與之謀。《傳》聊,願也。《箋》聊,且略之辭。《晉書·阮籍傳》聊復爾耳。又賴也。《前漢·張耳陳餘傳》使天下父子不相聊。《揚子·方言》此其計畫,無所聊賴。又《左思·吳都賦》相與聊浪乎昧莫之坰。《註》聊浪,放曠貌。又地名。《左傳·昭二十年》聊攝以東。《註》聊攝,齊西界也,平原聊城縣東北有攝城。《史記·韓王信盧綰傳》破豨將

【洗耳】表示厌闻污浊之声。《孟子·尽心上》“古之贤士,何独不然”汉赵岐注:“乐道守志,若许由洗耳,可谓忘人之势矣。”晋皇甫谧《高士传·许由》:“尧让天下於许由……由於是遁耕於中岳潁水之阳,箕山之下,终身无经天下色。尧又召为九州长,由不欲闻之,洗耳於潁水滨。”宋文莹《玉壶清话》卷十:“﹝李建勋﹞尝畜一玉磬,尺餘,以沉香节安柄,叩之,声极清越。客有谈及猥俗之语者,则击玉磬数声於耳。客或问之,对曰:‘聊代洗耳。’”清顾炎武《寄次耕时被荐在燕中》诗:“洗耳苕水滨,叩舷歌《採菱》。”2.形容专心地、恭敬地倾听。宋王迈《送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