哀哉战死国门边,忠孝千年独两全

哀哉战死国门边,忠孝千年独两全

诗句读音
哀哉战死国门边平仄:平 平 仄 仄 平 平 平
拼音: āi zāizhànsǐguó ménbiān
忠孝千年独两全平仄:平 仄 平 平 平 仄 平
拼音: zhōng xiàoqiān niándúliǎng quán

哀哉战死国门边,忠孝千年独两全释义

【哀哉】1.表示悲伤或痛惜的感叹词。《礼记·檀弓下》:“哀哉!死者而用生者之器。”《文选·曹植·三良诗》:“黄鸟为悲鸣,哀哉伤肺肝。”2.称人死。含有戏谑的意味。如:“没想到他竟哀哉了。”

【战】古文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之膳切,旃去聲。《說文》也。《左傳·莊十一年》皆曰戰。又懼也。《書·仲虺之誥》小大戰戰。又姓。漢戰兢,明戰愼。

【死】〔古文〕《廣韻》息姊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想姊切,斯上聲。《白虎通》死之言澌,精氣窮也。《釋名》死者,澌也,若冰釋澌然盡也。《莊子·知北遊》人之生,氣之聚也。聚則爲生,散則爲死。《關尹子·四符篇》生死者,一氣聚散耳。《禮·曲禮》庶人曰死。《禮·檀弓》君子曰終,小人曰死。又《周禮·天官·疾醫註》少曰死,老曰終。又《山海經》有不死國,在南海大荒中。《郭璞贊》赤泉駐年,神木養命。稟此遐齡,悠悠無竟。又圓丘山有不死樹。《郭璞贊》萬物暫見,人生如寄。不死之樹,壽蔽天地。又《山海經》流沙之東,黑水之閒,有不死山。

【国门】1.国都的城门。《周礼·地官·司门》:“司门掌授管键,以启闭国门。”宋吴幵《优古堂诗话·手滑》:“富公自河北还,及国门,不许入,未测朝廷意。”2.泛指一般城门。清戴名世《胡以温家传》:“一日,数十人操刀入县堂,拥以温出国门去。”3.指国都城门的守门官。《周礼·地官·充人》:“凡散祭祀之牲,繫于国门,使养之。”郑玄注:“国门,谓城门司门之官。郑司农云:‘使养之,使守门者养之。’”4.主城门之神。天子七祀之一和诸侯五祀之一。《礼记·祭法》:“王为羣姓立七祀,曰司命、曰中霤、曰国门……诸侯为国立五祀,曰司命、曰

【边】〔古文〕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眠切,音編。《玉篇》畔也,邊境也。《禮·玉藻》其在邊邑。《註》邊邑,九州邊鄙之邑。《左傳·成十三年》蕩搖我邊疆。又《正韻》旁近也。《前漢·高帝紀》齊邊楚。又側也。《禮·檀弓》齊衰不以邊坐。《疏》喪服宜敬,起坐宜正,不可著齊衰而偏坐也。又邊璋,半文飾也。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》邊璋七寸。又姓。周大夫邊伯之後。南唐有邊鎬。《說文》作。漢典考證:〔《左傳·成十三年》搖蕩我邊疆。〕 謹照原文搖蕩改蕩搖。 考證:〔《左傳·成十三年》搖蕩我邊疆。〕 謹照原文搖蕩改蕩搖。

【忠孝】忠于君国,孝于父母。《孝经·开宗明义》“终於立身”汉郑玄注:“忠孝道著,乃能扬名荣亲,故曰终於立身也。”《东观汉记·北海敬王刘睦传》:“大王忠孝慈仁,敬贤乐士。”唐韩愈《潮州请置乡校牒》:“人吏目不识乡饮酒之礼,或未尝闻《鹿鸣》之歌,忠孝之行不劝,亦县之耻也。”清陈梦雷《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》:“王风既降,圣教莫修,忠孝情衰,廉耻道丧。”漢

【千年】时间久远。晋陶渊明《挽歌诗》:“幽室一已闭,千年不復朝。”南朝梁沉约《齐故安陆昭王碑文》:“盖百代之仪表,千年之领袖。”唐卢照邻《中和乐章·歌登封》:“山称万岁,河庆千年。”毛泽东《浪淘沙·北戴河》词:“往事越千年,魏武挥鞭。”汉

【独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徒谷切《正韻》杜谷切,音犢。《說文》犬相得而。从犬蜀聲。羊爲羣,犬爲獨也。又獸名。《埤雅》顏從曰:獨一叫而猨散,鼉一鳴而龜伏。或曰鼉鳴夜,獨叫曉。獨,猨類也。似猨而大,食猨。今俗謂之獨猨。蓋猨性羣,獨性特,猨鳴三,獨叫一,是以謂之獨也。又獨,獸名。詳前字註。又《廣韻》單獨。《詩·小雅》哀此惸獨。《傳》獨,單也。《又》念我獨兮。《爾雅·釋山》獨者蜀。《疏》蟲之孤獨者名蜀,是以山之孤獨者亦名曰蜀也。《揚子·方言》一蜀也。南楚謂之獨。又山名。《山海經》獨山,多金玉美石。又《廣韻》複姓有獨

【两全】顾全双方或两方面;于两方面皆无损害。《韩诗外传》卷十:“申鸣曰:受君之禄,避君之难,非忠臣也;正君之法,以杀其父,又非孝子也。行不两全,名不两立。”《三国志·魏志·荀攸传》:“今兄弟遘恶,此势不两全。”金王若虚《五经辨惑下》:“事有不幸而莫能两全,亦权其轻重而处之耳。”叶圣陶《城中·搭班子》:“他要维持一家的生命,我要发展一校的生命,两全是办不到的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