爱渚梅、幽香动,须采掇、倩纤柔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须采掇、倩纤柔 | 平仄:平 仄 平 仄 仄 平 拼音: xūcǎi duōqiànxiān|qiànróu |
爱渚梅、幽香动 | 平仄:仄 仄 平 平 平 仄 拼音: 4zhǔ2yōu xiāngdòng |
爱渚梅、幽香动,须采掇、倩纤柔释义
【采掇】1.亦作“採缀”。搜集。汉王充《论衡·卜筮》:“著书记者,採掇行事。”南朝梁刘勰《文心雕龙·宗经》:“礼以立体,据事剬范,章条纤曲,执而后显,採掇片言,莫非宝也。”《南史·沉约传》:“条流虽举,而採缀未周。”旧题宋尤袤《全唐诗话·皇甫冉》:“又《巫山诗》终篇皆丽,自晋、宋、齐、梁、周、陈、隋以来,採掇者无数,而补闕独获驪珠。”清盛时彦《<阅微草堂笔记>序》:“老而嬾於考索,乃採掇异闻,时作笔记,以寄所欲言。”鲁迅《集外集拾遗补编·破恶声论》:“志士多危心,亦相率赴欧墨,欲採掇其文化,而纳之宗邦。”2.拾取
【倩】《廣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倉甸切,千去聲。美好也。《說文》男子之美稱,若草木之蔥蒨也。蕭望之字長倩,東方朔字曼倩,皆美也。又《詩·衞風》巧笑倩兮。《傳》好口輔也。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七正切,淸去聲。《揚子·方言》東齊之閒,壻謂之倩。又凡假代及暫雇使令亦曰倩。《琳·爲曹洪與魏文帝書》怪乃輕其家丘,謂爲倩人。
【柔】《唐韻》耳由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而由切,受平聲。《說文》木曲直也。又柔者剛之反。《易·說卦》立地之道,曰柔與剛。《書·洪範》沈潛剛克,高明柔克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豈非以其柔耶。又安也。《書·舜典》柔遠能邇。又服也。《左傳·僖二十八年》我得天,楚伏其罪,我且柔之矣。又草木新生曰柔。《詩·小雅》薇亦柔止。又國名。《前漢·地理志》屬琅邪郡。 俗作,非。
【爱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烏代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於代切《正韻》於蓋切,同。仁之發也。从心旡聲。又親也,恩也,惠也,憐也,寵也,好樂也,吝惜也,慕也,隱也。又《孝經·諫諍章疏》愛者,奉上之通稱。又《諡法》嗇於賜與曰愛。又姓。宋刺史愛申。又叶烏胃切,音穢。《詩·小雅》心乎愛矣,遐不謂矣。《楚辭·九章》世溷濁莫吾知,人心不可謂兮。知死不可讓,願勿愛兮。《袁宏·名臣贊》滄海橫流,玉石同碎。達人兼善,廢已存愛。《謝瞻·答靈運詩》尋塗塗旣睽,卽理理已對。絲路有恆悲,矧乃所在愛。 小篆作。
【渚】《唐韻》章與切《玉篇》之與切,音煮。水名。《說文》水出常山中丘逢山,東入湡。又《爾雅·釋水》小洲曰渚。《釋名》渚,遮也。能遮水使旁迴也。《詩·召南》江有渚。《傳》水岐成渚。《釋文》引韓詩:一溢一否曰渚。漢典考證:〔《詩·召南》江有渚。《傳》水岐曰渚。〕 謹照原文曰渚改成渚。〔《韓詩外傳》一溢一否曰渚。〕 謹按此韓詩章句非韓詩外傳,今改爲釋文引韓詩。 考證:〔《詩·召南》江有渚。《傳》水岐曰渚。〕 謹照原文曰渚改成渚。〔《韓詩外傳》一溢一否曰渚。〕 謹按此韓詩章句非韓詩外傳,今改爲釋文引韓詩。
【梅】〔古文〕槑《唐韻》莫杯切《集韻》《正韻》模杯切《韻會》謀杯切,音枚。或作槑、楳,亦作。《說文》枏也。《爾雅·釋木》梅,枏。《陸璣·條梅疏》似豫章大木也。又《書·說命》若作和羹,爾惟鹽梅。《禮·內則》梅諸。《名物疏》陸璣所釋有條有梅,自是枏木似豫章者。豫章,大樹可以爲棺舟者也。和羹之梅,籩實之乾,似杏實酢者也。又《爾雅·釋木》時,英梅。《註》雀梅。又《爾雅·釋木》朹檕梅。《註》狀如梅,子赤色似小柰,可食。又《埤雅》江、湘、兩浙四五月閒梅欲黃落,則水潤土溽,蒸鬱成雨,謂之梅雨。《四時纂要》閩人以立夏後逢庚入梅
【幽香】清淡的香气。亦谓香气清淡。唐温庭筠《东郊行》:“緑渚幽香生白苹,差差小浪吹鱼鳞。”宋欧阳修《醉翁亭记》:“野芳发而幽香,佳木秀而繁阴。”巴金《春天里的秋天》:“幽香沁入我的鼻端。”
【动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正韻》徒摠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杜孔切,同上聲。《說文》作也。《增韻》動,靜之對。《易·坤卦》六二之動,直以方也。《書·說命》慮善以動,動惟厥時。又《廣韻》出也。《禮·月令》仲春,蟄蟲咸動。又搖也。《庾信·夢入內堂詩》日光釵焰動,窗影鏡花搖。又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徒弄切,同去聲。《易·繫辭》雷以動之,風以散之。《韻會》凡物自動,則上聲。彼不動而我動之,則去聲。又《集韻》覩孔切,音董。振動,拜也,以兩手相擊而拜。今倭人拜以兩手相擊,蓋古之遺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