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得万丈梯,为君上上头
| 诗句 | 读音 |
|---|---|
| 安得万丈梯 | 平仄:平 平 仄 仄 平 韵脚:上平十二齊 拼音: āndé|děi|dewàn zhàngtī |
| 为君上上头 | 平仄:平 平 仄 仄 平 拼音: wéi|wèijūn shàngshàng tou |
安得万丈梯,为君上上头释义
【安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於寒切,案平聲。《說文》靜也,从女,在宀下。《廣韻》徐也,止也。《書·堯典》欽明文思安安。《註》安安,自然性之也。《益稷》安汝止。《註》謂止於至善也。又寧也,定也。《書·臯陶謨》在知人,在安民。《齊語》其心安焉,不見異物而遷焉。又危之對也。《前漢·賈誼傳》置之安處則安,置之危處則危。又佚樂也。《禮·表記》君子莊敬日强,安肆日偸。《左傳·僖二十三年》懷與安實敗名。又《諡法》和好不爭曰安。又何也。《禮·檀弓》吾將安仰。《楚辭·天問》九天之際,安放安屬。又與焉同。《正字通》安之於
【得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正韻》多則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的則切,音德。《說文》行有所得也。《玉篇》獲也。《韻會》凡有求而獲皆曰得。又賦受亦曰得。《易·乾卦》知得而不知喪。《禮·曲禮》臨財毋苟得。《左傳·定九年》凡獲器用曰得,得用焉曰獲。《孟子》求則得之。又貪也。《論語》戒之在得。又《韻會》與人契合曰相得。《王褒·聖主得賢臣頌》聚精會神,相得益章。又得得,唐人方言,猶特地也。《全唐詩話》貫休入蜀,以詩投王建曰:一瓶一鉢垂垂老,千水千山得得來。又叶都木切,音篤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罪莫大於可欲,禍莫大於不知足,咎莫大於欲得
【万丈】很长很高或很深。《淮南子·兵略训》:“是故善用兵者,势如决积水於千仞之隄,若转员石於万丈之谿。”《后汉书·苏竟传》:“天有白虹,自子加午,广可十丈,长可万丈。”唐李白《古风》之十六:“吴水深万丈,楚山邈千重。”方廷楷《题<蜕庵集>》诗:“蜕庵一集足千秋,万丈光芒笔底收。”艾青《公路》诗:“在万丈高的崖壁的边沿……凝固成了万里长的道路。”汉
【梯】《唐韻》土雞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天黎切,體平聲。《說文》木階也。《虎韜·兵略篇》視城中,則有雲梯飛樓。《孫武·九地篇》如登樓而去梯階。又凡階皆謂之梯。《越語》毋曠其衆,以爲亂梯。《釋名》階梯也。如梯之有差等也。又凭也。《山海經》西王母梯几戴勝。又無隅角者謂之突梯。《楚辭·卜居》突梯滑稽,如脂如韋。又《正韻》杜兮切,音題。木稚也。
【君上】《荀子·不苟》:“父子为亲矣,不诚则疏;君上为尊矣,不诚则卑。”三国魏阮籍《达庄论》:“出媚君上,入欺父兄,矫厉才智,竞逐纵横。”唐封演《封氏闻见记·卤簿》:“人臣仪卫,亦得同于君上,则卤簿之名,不容别有他义也。”欧阳予倩《忠王李秀成》第三幕:“主上要你等三十天,你能够逼迫君上吗?”参见“君主”。
【上头】谓排列在前,序次在先。古乐府《陌上桑》:“东方千餘骑,夫婿居上头。”唐白居易《河阳石尚书破迴鹘以诗美之》:“他时麟阁图勋业,更合何人居上头。”2.指文章或讲话中前面已叙述过的部分。蔡元培《去年五月四日以来的回顾与今后的希望》:“就上头所举的功效和损失比较起来,实在是损失的分量突过功效。”3.指高处。唐白居易《游悟真寺诗》:“我来登上头,下临不测渊。”《水浒传》第一一六回:“解宝见哥哥攧将下去,急退步下岭时,上头早滚下大小石块,并短弩弓箭,从竹藤里射来。”4.指上位。《水浒传》第三二回:“那汉引了众人,便向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