暗嗟鲁祖面壁,一味祗贪瞌睡
暗嗟鲁祖面壁,一味祗贪瞌睡释义
【暗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烏紺切。音闇。《說文》日無光也。《玉篇》不明也。又《博雅》深也。《揚雄·甘泉賦》稍暗暗而靚深。《註》暗暗,深空之貌。又《集韻》鄔感切,音黤。義同。又《韻補》叶伊甸切。《歐陽修·送胡學士詩》都門春漸動,柳色綠將暗。挂帆千里風,水闊江灩灩。
【嗟】〔古文〕差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咨邪切,音罝。《玉篇》嗟歎也。《廣韻》咨也。《集韻》一曰痛惜也。《爾雅·釋詁》嗟,也。《釋名》嗟,佐也。言不足以盡意,故發此聲以自佐也。《書·甘誓》王曰:嗟六事之人,予誓告汝。《詩·周南》嗟我懷人。又《齊風》猗嗟昌兮。《疏》猗是心內不平,嗟是口之喑咀,皆傷歎之聲。《禮·檀弓》嗟來食。《廣韻》同。《集韻》本作,亦書作。又《集韻》遭哥切,音。《易·離卦》不鼓缶而歌,則大耋之嗟。《音義》王肅讀遭哥切《阮籍·詠懷詩》李公悲東門,蘇子狹三河。求仁自得仁,豈復歎咨嗟。又《韻會
【祖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則古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總古切《正韻》總五切,音組。《玉篇》父之父也。又先祖,始祖,通謂之祖。《詩·小雅》似續妣祖。《禮·喪服小記》別子爲祖。又《說文》始廟也。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·匠人》左祖右社。又《廣韻》始也,上也,本也。《禮·中庸》祖述堯舜。《仲尼燕居》如此則無以祖洽於衆。《前漢·食貨志》舜命后稷,以黎民祖饑。《孟康註》謂黎民始饑也。又法也。《禮·鄕飮酒義》亨狗於東方,祖陽氣之發於東方也。又習也。《魯語》祖識地德。又祭道神曰祖。共工之子曰修,好遠遊,舟車所至,靡不窮覽,故祀以爲祖神。祖者
【壁】《唐韻》北激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必歷切,音繴。《說文》垣也。《釋名》辟也,辟禦風寒也。《孔安國·尚書序》秦始皇焚書,我先人用藏其家書于屋壁。《水衡記》張僧繇于金陵安樂寺畫四龍于壁,不點睛,每曰點之卽飛去。人以爲誕,因點其一,須臾雷電破壁,一龍乗雲上天。又軍壘。《前漢·高帝紀》帝晨馳入韓信張耳壁,奪之軍。《周亞夫傳》吳楚反,亞夫救梁,引兵走昌邑,堅壁而守。又星名。二十八宿之一。《晉書·天文志》東壁二星主文籍,天下圖書之府。又地名。壁州,在三巴,本漢宕渠地,唐高祖武德初置,辟州節度使鄭畋有記。又赤壁,在
【一味】滋味。汉徐干《中论·治学》:“嘉膳之和,非取乎一味。”清郑珍《论诗示诸生时代者将至》诗:“君看入品花,枝干必先异;又看蜂酿蜜,万蕊同一味。”2.全部滋味,整个味道。《朱子语类》卷十五:“如这一盏茶,一味是茶,便是真才。有些别底滋味,便是有物夹杂了。”3.一种食物;一味菜肴。晋王羲之《与吏部郎谢万书》:“有一味之甘,割而分之。”唐杜甫《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》:“敕厨惟一味,求饱或三鱣。”宋苏轼《雨后行菜》诗:“艰难生理窄,一味敢专饗。”清孙枝蔚《蔬枰诗为宋份臣作》:“何如庾郎韭,一味不言少。”4
【祗】〔古文〕祬《廣韻》旨夷切。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烝夷切《正韻》旨而切,音脂。《爾雅·釋詁》敬也。《書·大禹謨》祗承于帝。《周禮·春官·大司樂》以樂德敎國子,中和祗庸孝友。 《正譌》从示,氐聲。見神示則敬。會意。《正字通》與祇通。郝敬曰:祗从氏下一,韻書別出,其實同。
【贪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他含切,音。《說文》欲物也。《釋名》貪,探也。探入他分也。《詩·大雅》貪人敗類。《禮·禮運》用人之仁,去其貪。《屈原·離騷》衆皆競進以貪婪兮。《王逸註》愛財曰貪,愛食曰婪。又《集韻》他紺切,音探。義同。
【瞌睡】思睡;打盹。后蜀欧阳炯《贯休应梦罗汉画歌》:“瞌睡山童疑有梦,不知夏腊几多年。”《京本通俗小说·拗相公》:“假若有名誉的时节,一个瞌睡死去了不醒,人还千惜万惜。”《警世通言·三现身包龙图断冤》:“三盃两盏,不觉吃得烂醉。只见孙押司在校椅上,朦朧着睡眼打瞌睡。”杨朔《海市》:“朱学安是个结实精干的壮年人,眉毛漆黑,眼睛好像瞌睡无神,人却是像当地人说的:机灵的像海马一样。”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