鳌在三山惊贔屭,凫飞双舄费揄扬

鳌在三山惊贔屭,凫飞双舄费揄扬

诗句读音
凫飞双舄费揄扬平仄:平 平 平 仄 仄 平 平
拼音: fú fēishuāngxìfèiyú yáng
鳌在三山惊贔屭平仄:平 仄 平 平 平
拼音: áozàisān shānjīng

鳌在三山惊贔屭,凫飞双舄费揄扬释义

【凫飞】书·方术传上·王乔》载,王乔任叶县令时,每月初一、十五乘双凫飞向都城朝见皇帝。后用“鳧飞”指县令上任或离去。唐岑参《崔驸马山池重送宇文明府》诗:“凤去妆楼闭,鳧飞叶县遥。”宋刘克庄《送薛明府》诗:“祇恐鳧飞后,民间事事新。”参见“鳧舄”。

【双】《韻會》雙,俗作双,非。(雙)《唐韻》所江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疎江切,音。《說文》隹二枚也。从雔,又持之。《後漢·王喬傳》有雙鳧,從東南飛來。又《玉篇》兩也。《儀禮·聘禮》凡獻執一雙。又《玉篇》偶也。《詩·齊風》冠綏雙止。《箋》五人爲奇,而襄公往從而雙之。又獸名。《山海經》南海之外,赤水之西,流沙之東,有三靑獸相幷,名雙雙。《註》郭璞曰:言體合爲一也。公羊傳所云雙雙而俱至者,蓋謂此也。吳任臣云:獸經曰:文文善呼,雙雙善行。駢志云:雙雙合體,蛩蛩假足。麟書曰:雙雙俱來,孟極是覆。又鳥名。《公羊傳·宣五年》其諸

【揄扬】,扬起。汉刘向《九叹·逢纷》:“揄扬涤荡,漂流陨往,触崟石兮。”2.宣扬。汉班固《两都赋》序:“雍容揄扬,著於后嗣,抑亦《雅》《颂》之亚也。”南朝宋鲍照《河清颂》:“坐朝陪宴之臣,怀揄扬於内。”唐杜甫《送顾八分文学适洪吉州》诗:“御扎早流传,揄扬非造次。”宋司马光《答齐州司法张秘校正彦书》:“然光素无文,於诗尤拙,不足以揄扬盛美取信於人。”3.称引,赞扬。鲁迅《朝花夕拾·无常》:“我的故乡,在汉末虽曾经虞仲翔先生揄扬过,但是那究竟太早了。”冰心《我们太太的客厅》:“我们的太太在客人前极口替她揄扬,辩护,说

【鳌】《廣韻》五勞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牛刀切,音敖。《玉篇》魚名。《正字通》俗鼇字。詳黽部鼇字註。

【在】《唐韻》昨宰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盡亥切,裁上聲。《爾雅·釋訓》居也。《易·乾傳》在下位而不憂。又察也。《書·舜典》在璿璣玉衡,以齊七政。《禮·文王世子》食上必在視寒煖之節。又存也。《論語》父母在。又所在也。《前漢·武帝紀》徵詣行在。《蔡邕·獨斷》天子以四海爲家,謂所居爲行在所。又姓。晉汝南太守在育。又脾神曰常在,見《黃庭經》。又昨代切,音載。義同。又叶雌氏切。音此。善也。《詩·小雅》不屬于毛,不離于裏。天之生我,我辰安在。又叶才里切。示上聲。《屈原·離騷》吾令豐隆乗雲兮,求虙之所在。解佩纕以結言兮,

【三山】中的海上三神山。晋王嘉《拾遗记·高辛》:“三壶,则海中三山也。一曰方壶,则方丈也;二曰蓬壶,则蓬莱也;三曰瀛壶,则瀛洲也。”唐骆宾王《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》诗:“玄都五府风尘絶,碧海三山波浪深。”宋苏轼《奉和陈贤良》诗:“三山旧是神仙地,引手东来一钓鼇。”清黄遵宪《和沉子培同年》诗:“縹緲三山信徐巿,横纵六里听张仪。”2.福州的别称。福州城中西有闽山,东有九仙山,北有越王山,故福州又称三山。见宋曾巩《道山亭记》。元萨都剌《入闽过平望驿》诗:“广陵城里别匆匆,一去三山隔万重。”3.冠名。唐李群玉《寄友人

【惊】《集韻》呂張切,音良。悲也。又《集韻》力讓切,音諒。義同。或作悢。(驚)《唐韻》《集韻》舉卿切《正韻》居卿切,音京。《說文》馬駭也。《玉篇》駭也。《易·震卦》震驚百里。《詩·大雅》震驚徐方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得之若寵,失之若辱,是謂寵辱若驚。又叶居陽切,音姜。《張籍·祭韓愈詩》月中登高灘,星漢交垂芒。釣車擲長綫,有獲齊驩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