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宝装腰带,真珠络臂鞲

百宝装腰带,真珠络臂鞲

诗句读音
真珠络臂鞲平仄:平 平 仄 平
拼音: 1zhū luòbì gōu
百宝装腰带平仄:仄 仄 平 平 仄
拼音: bǎibǎo zhuāngyāodài

百宝装腰带,真珠络臂鞲释义

【真】同眞。俗字。

【珠络】缀珠而成的网络。头饰之一种。唐杜牧《少年行》:“春风细雨走马去,珠络璀璀白罽袍。”宋王君玉《国老谈苑》卷二:“冯拯姬媵颇众。在中书,密令堂吏市珠络,自持为遗。”明唐寅《进酒歌》:“洞庭秋色儘可沽,吴姬十五笑当炉,翠鈿珠络为谁好,唤客那问钱有无。”2.比喻晶莹连贯之物。明徐弘祖《徐霞客游记·江右游日记》:“上至喷雪,则悬瀑落峯间,一若疋练下垂,一若玉筯分泻。分泻者,交縈石隙,珠络纵横。”此喻分泻的瀑布。郭沫若《下龙湾》诗:“群鱼跃海联珠络,万屿排空列画屏。”此喻跃海的鱼群。汉

【臂鞲】亦作“臂鞲”。臂衣,古人用以套于臂上者。《汉书·东方朔传》“董君緑幘傅韝”唐颜师古注:“韝,即今之臂韝也。”唐杜甫《即事》诗:“百宝装腰带,真珠络臂鞲。”宋苏轼《读<开元天宝遗事>》诗之三:“琵琶絃急衮《梁州》,羯皷声高舞臂鞲。”宋王闢之《渑水燕谈录·帝德》:“鲁人李廷臣,顷官琼管,一日过市,有獠子持锦臂韝鬻于市者,织成诗,取而视之,仁庙景祐五年赐新进士诗也。”明杨慎《各调犯七犯玲珑·四季闺情》套曲:“有信书难寄,无言泪暗流,宽腰带,脱臂韝,阑干划损玉搔头,何日再绸繆。”清赵翼《奉和福总戎姬人到署之喜》之

【百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博陌切,音伯。《說文》十十也。从一白。數十十爲一百。百,白也。十百爲一貫。貫,章也。《徐曰》章,以詩言之一章也。百亦成數。會意字。《前漢·律歷志》紀于一,協于十,長于百,大于千,衍于萬。又眾多也。《易·繫辭》百官以治。《書·堯典》平章百姓。《後漢·明帝紀》百蠻貢職。又百里,劒名。百錬,刀名。見《古今注》。又百鷯。鳥名。見《大戴禮》。又百足,蟲名。《博物志》百足,一名馬蚿。又百合,草名。《譚子化書》山蚯化爲百合。又地名。隋百泉縣,唐百文縣。又國名。《北史·百濟傳》百濟

【宝装】用珠宝加以装饰。前蜀韦庄《和郑拾遗秋日感事一百韵》:“宝装军器丽,麝裛战袍香。”宋石承进《三朝圣政录》:“太祖平蜀,閲孟昶宫中物,有宝装溺器,遽命碎之,曰:‘以此奉身,不亡何待?’”2.指精美的装束。唐元稹《春六十韵》:“挑鬟玉釵髻,刺绣宝装拢。”典

【腰】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伊消切《正韻》伊堯切,音要。《說文》身中也。象人要自之形。《徐曰》要爲中關,所以自持也。《玉篇》骻也。《釋名》腰,約也,在體之中,約結而小也。又馬名。《古今注》古駿馬有飛兔腰褭。又天下形勢亦稱腰。《戰國策》梁者,山東之腰也。 《玉篇》本作要。《廣韻》或作。

【带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當蓋切,音。《說文》紳也。男子搫帶,婦人帶絲,象繫佩之形。佩必有巾,故帶从巾。《徐鉉曰》卌,其帶上連屬固結處。《釋名》帶,蔕也。著於衣,如物之繫蔕也。《易·訟卦》或錫之鞶帶。《疏》鞶帶大帶也。《禮·玉藻》凡帶有率,無箴功。《疏》謂其帶旣襌,亦以箴緶緝其側,但繂襵之,無別裨飾之箴功。又《揚子·方言》厲謂之帶。《註》小爾雅,帶之垂者曰厲。《詩·小雅》垂帶而厲。又佩也。《禮·月令》帶以弓。又《揚子·方言》行也。《註》隨人行也。又蟲名。《莊子·齊物論》螂蛆甘帶。又書帶,草名。《三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