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草吴京甸,黄桑楚战场

白草吴京甸,黄桑楚战场

诗句读音
黄桑楚战场平仄:平 平 仄 仄 平
拼音: huáng sāngchǔzhàn chǎng
白草吴京甸平仄:平 仄 平 平 仄
韵脚:去三十二霰
拼音: bái cǎo2jīngdiàn|tián|shèng

白草吴京甸,黄桑楚战场释义

【黄桑】的桑树。唐杜甫《北征》诗:“鴟鸟鸣黄桑,野鼠拱乱穴。”仇兆鳌注:“《诗》:‘桑之落矣,其黄而陨。’”

【楚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正韻》創舉切《集韻》創阻切,粗上聲。或作。《說文》叢木也。一曰荆。《詩·小雅》楚楚者茨,言抽其棘。《註》楚楚,茨棘貌。又《詩·召南》翹翹錯薪,言刈其楚。《疏》荆屬。薪雖皆高,楚尤翹翹而高也。又《禮·學記》夏楚二物,收其威也。《註》楚,荆也。扑撻犯禮者。又萇楚,草名。羊桃也。《詩·檜風》隰有萇楚,猗儺其枝。又楚楚,鮮明貌。《詩·檜風》蜉蝣之羽,衣裳楚楚。又辛楚,痛也,別作憷。《陸機·與弟士衡詩》慷慨含辛楚。又國名。《書·禹貢》荆州之域,周熊繹始封。又三楚,地名。《史記·貨殖傳》淮北郡、汝南

【战场】1.两军交战的地方。《战国策·秦策一》:“於是,乃废文任武,厚养死士,缀甲厉兵,效胜於战场。”唐岑参《九日思长安故园》诗:“遥怜故园菊,应傍战场开。”清孙枝蔚《临高台》诗:“战场尘起处,白骨化成灰。”柔石《二月》二二:“有似胆怯的人们第一次上战场去一样。”2.比喻考场及其他斗争的场所。唐李山甫《下第献所知》诗之三:“十年磨鏃事锋鋩,始逐朱旗入战场。”老舍《四世同堂》六:“她已经和尤桐芳和两个女儿都闹过了气,现在想抓到机会另辟战场。”

【白草】1.牧草。干熟时呈白色,故名。《汉书·西域传上·鄯善国》:“地沙卤,少田,寄田仰穀旁国。国出玉,多葭苇、檉柳、胡桐、白草。”颜师古注:“白草似莠而细,无芒,其乾熟时正白色,牛马所嗜也。”唐岑参《过燕支寄杜位》诗:“燕支山西酒泉道,北风吹沙卷白草。”宋梅尧臣《送李泾州审言》诗之二:“云间白草开边陇,山上朱楼压郡城。”许地山《狐仙》:“黄沙白草无人迹,古戍寒云乱鸟还。”2.草名。唐元稹《纪怀赠李六户曹》诗:“白草堂檐短,黄梅雨气蒸。”元白朴《天净沙·秋》曲:“一点飞鸿影下。青山緑水,白草红叶黄花。”赵树理《孟

【吴】俗吳字。《吳志·薛綜傳》無口爲天,有口爲吴。《正字通》此借字形爲諧語,非吴字本義。《正韻》吳字註亦作吴,非。(吳)〔古文〕《唐韻》午胡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訛胡切,音吾。國名。《史記·吳太伯世家》太伯之奔荆蠻,自號句吳。《註》宋衷曰:句吳,太伯始所居地名。《前漢·地理志》會稽郡秦置,高帝六年爲荆國,十二年,更名吳。 亦縣名。《前漢·地理志》會稽郡吳縣。又《說文》郡也。《後漢·郡國志》吳郡,順帝分會稽置。《韻會》吳郡、吳興、丹陽爲三吳。《正字通》水經以吳興、吳郡、會稽爲三吳。指掌圖以蘇、常、湖爲三吳,其

【京】《唐韻》舉卿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居卿切,音驚。大也。《揚子·方言》燕之北鄙,齊楚之郊,凡人之大謂之京。又《爾雅·釋丘》丘絕高曰京。《廣雅》四起曰京。又《蔡邕·獨斷》天子所居曰京師。京,大也。師,衆也。《公羊傳·桓九年》天子之居,必以衆大之辭言之。又數名。十億爲兆,十兆爲京。又姓。漢京房,宋京鏜。又與原同。《禮·檀弓》趙文子曰:是全要領,以從先大夫于九京也。《註》九京,山名,在今絳州。晉大夫墓地在九京。京卽原字。又人名。《後漢·銚期傳》破更始將軍京。《東觀漢紀》京作原。古通用。又與鯨同。《前漢·揚雄傳

【甸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堂練切,音電。《說文》天子五百里地。《書·禹貢》五百里甸服。《傳》規方千里之內謂之甸服,爲天子服。治田去王城面五百里。又六十四井之地。《禮·郊特牲註》十六井爲丘,四丘六十四井曰甸。《疏》一甸之中,出長轂一乗,甲士三人,步卒七十二人。又《周禮·地官·載師》以公邑之田任甸地。《註》公邑爲六遂餘地。又《縣師》掌邦國都鄙稍甸郊里之地域。《註》自邦國以及四郊之內。《左傳·襄二十一年》罪重於郊甸,無所伏竄。《註》郭外曰郊,郊外曰甸。又治也。《書·多士》乃命爾先祖,成湯革夏俊民甸四方。《傳》天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