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川奔注归沧海,五服安居赖禹功

百川奔注归沧海,五服安居赖禹功

诗句读音
百川奔注归沧海平仄:仄 平 平 仄 平 平 仄
拼音: bǎi chuānbēn zhùguīcāng hǎi
五服安居赖禹功平仄:仄 平 平 平 仄 仄 平
韵脚:上平一東
拼音: wǔ fúān jū4yǔgōng

百川奔注归沧海,五服安居赖禹功释义

【百川】江河湖泽的总称。《诗·小雅·十月之交》:“百川沸腾,山冢崒崩。”晋成公绥《大河赋》:“览百川之弘壮兮,莫尚美於黄河。”唐李白《公无渡河》诗:“大禹理百川,儿啼不窥家。”宋龚鼎臣《东原录》:“四瀆尊於百川,谓其发源而东,不假他水,直注於海也。”清冯桂芬《致李伯相书》:“河名大清,百川朝宗,美瑞也。”

【奔注】奔流灌注。唐李白《早过漆林渡寄万巨》诗:“漏流昔吞翕,沓浪竞奔注。”明归有光《水利论》:“自湖州诸溪从天目山西北宣州诸山谿水所奔注,而从吴江过甫里,经华亭青龙江以入海。”郁达夫《沉沦》:“他觉得全身的血液都往上奔注的样子。”漢

【沧海】1.大海。汉董仲舒《春秋繁露·观德》:“故受命而海内顺之,犹众星之共北辰,流之宗沧海也。”宋苏轼《清都谢道士真赞》:“一江春水东流,滔滔直入沧海。”明林鸿《金鸡岩僧室》诗:“夜来沧海寒,梦遶波上月。”瞿秋白《赤都心史》九:“皓月落沧海,碎影摇万里。”2.我国古代对东海的别称。三国魏曹操《步出夏门行》:“东临碣石,以观沧海。”《初学记》卷六引晋张华《博物志》:“东海之别有渤澥,故东海共称渤海,又通谓之沧海。”参见“东海”。3.神话中的海岛名。《海内十洲记·沧海岛》:“沧海岛在北海中。地方三千里,去岸二十一万

【五服】古代王畿外围,以五百里为一区划,由近及远分为侯服、甸服、绥服、要服、荒服,合称五服。服,服事天子之意。《书·益稷》:“弼成五服,至于五千。”孔传:“五服,侯、甸、绥、要、荒服也。服,五百里。四方相距为方五千里。”又周称侯、甸、男、采、卫为五服。见《书·康诰》。2.古代天子、诸侯、卿、大夫、士五等服式。《书·皋陶谟》:“天命有德,五服五章哉。”孔传:“五服,天子、诸侯、卿、大夫、士之服也。”《周礼·春官·小宗伯》:“辨吉凶之五服,车旗宫室之禁。”郑玄注:“五服,王及公、卿、大夫、士之服。”宋王禹偁《北狄来朝

【安居】、安定地生活。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:“公孙衍、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,一怒而诸侯惧,安居而天下熄。”汉焦赣《易林·蒙之巽》:“患解忧除,皇毋相於,与喜俱来,使我安居。”唐杜甫《惜别送刘仆射判官》诗:“梁公富贵於身疏,号令明白人安居。”《京本通俗小说·拗相公》:“荆公想,江寧乃金陵古蹟之地,六朝帝王之都,江山秀丽,人物繁华,足可安居,甚是得意。”明刘基《衔泥燕》诗:“借尔华屋好安居,年年垒巢生尔雏。”2.谓居住。3.犹安处。《云笈七籤》卷六十:“譬於器中安物,物假器而居之,畏器之破坏,物乃不得安居。”4.安逸。《

【赖】〔古文〕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落蓋切,音癩。《說文》贏也。《類篇》一曰恃也。《書·大禹謨》萬世永賴。《疏》萬代常所恃賴。又《史記·高祖紀》大人常以臣無賴。《註》晉灼曰:賴,利也。無利於家也。或曰江淮之閒謂小兒多詐狡猾爲無賴。又《揚子·方言》予賴,讎也。南楚之外曰賴,秦晉曰讎。《註》賴,亦惡名。又姓。《風俗通》交阯太守賴先。《玉海》賴氏,國名。漢有校尉賴丹。又《韻補》叶力制切。《班固·答賓戲》福不盈眥,禍溢于世,凶人且以自悔,况吉士而是賴。○按《說文》从貝剌聲。俗作頼。非。

【禹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王矩切,音羽。夏王號。《顏師古·曰》禹湯皆字,三王去唐之文,從高古之質,故夏商之王皆以名爲號。又姓。《王憎孺·百家譜》蘭陵蕭道游娶禹氏。又諡法。《史記·裴註》受禪成功曰禹。《書疏》淵源流通曰禹。又《玉篇》舒也。又《說文》蟲也。

【功】《唐韻》古紅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沽紅切,音公。《說文》以勞定國曰功。从力,工聲。《廣韻》功績也。《書·禹謨》九功惟敘。又自以爲功曰功之。《史記·信陵君傳》公子乃自驕而功之,竊爲公子不取也。又功,毛詩作公。《詩·小雅》以奏膚公。《註》功也。又《韻會》大功,小功,喪服名。謂治布有精麤之分。或作紅。史記漢書,大功小功,作大紅小紅。又《廣韻》漢複姓。《何氏姓苑》漢營陵令成功恢。禹治水告成功後爲氏。又《韻補》叶姑黃切,音光。《東方朔·七諫》信直退而毀敗兮,虛僞進而得當。追悔過之無及兮,豈盡忠而有功。又叶居銀切,音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