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法驱驰百年寿,五劳消瘦五株松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五劳消瘦五株松 | 平仄:仄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韵脚:上平三鍾 拼音: wǔ láoxiāo shòuwǔ zhū1 |
百法驱驰百年寿 | 平仄:仄 仄 平 平 仄 平 仄 拼音: bǎifǎ1chíbǎi niánshòu |
百法驱驰百年寿,五劳消瘦五株松释义
【五劳】1.中医学名词。指久视、久卧、久坐、久立、久行五种过劳致病因素。《素问·宣明五气篇》:“久视伤血,久卧伤气,久坐伤肉,久立伤骨,久行伤筋,是谓五劳所伤。”汉张仲景《金匮要略·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》:“五劳、七伤、六极,妇人三十六病不在其中。”清顾炎武《钱生肃润之父出示所辑方书》诗:“五劳与七伤,大抵同所患。循方以治之,於事亦得半。”2.中医学名词。指志劳、思劳、心劳、忧劳和疲劳。唐徐凝《长庆春》诗:“身上五劳仍病酒,天桃窗下背花眠。”《云笈七籤》卷三二:“《明医论》云:疾之所起自生五劳……五劳者,一曰志劳,
【消瘦】体消减变瘦。唐宋之问《江南曲》:“侍臣消瘦尽,日暮碧江潭。”元钱霖《哨遍·耍孩儿》套曲:“不思日月搬乌兔,只与儿孙作马牛,添消瘦。”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八七回:“大少爷一病三月,从来没有退过烧,医生换过二三十个,非但不能愈病,并且日见消瘦。”巴金《还魂草·某夫妇》:“新近消瘦的脸庞又显得有了生气。”汉
【五株】所封泰山五大夫松。五大夫为秦官名,第九爵,后人误以为封五株松树,遂有此称。唐陆贽《禁中春松》诗:“愿符千载寿,不羡五株封。”宋王令《大松》诗:“却笑五株乔岳下,肯将直节事秦嬴!”参见“五大夫”。
【松】〔古文〕梥庺《唐韻》詳容切《集韻》思恭切《正韻》息中切,音淞。木也。《字說》松,百木之長,猶公,故字从公。《禮·禮器》如松柏之有心也,故貫四時而不改柯易葉。《史記·龜筴傳》千歲之松,上有兔絲,下有茯苓。《摭遺》吳鄧夫人傷臉,以琥珀屑滅痕。《註》琥珀,松脂入地千年所化。又甘松,香草名。《廣志》細葉,蔓生,可合諸香。又長松。《本草》一名仙茆,能治風。又州名。《韻會》本河關之西南羌也,唐置松州。又江名。松江,《禹貢》三江之一。或作淞。漢典考證:〔《禮·禮器》松柏之有心也,貫四時而不改柯易葉。〕 謹照原文松上增如
【百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博陌切,音伯。《說文》十十也。从一白。數十十爲一百。百,白也。十百爲一貫。貫,章也。《徐曰》章,以詩言之一章也。百亦成數。會意字。《前漢·律歷志》紀于一,協于十,長于百,大于千,衍于萬。又眾多也。《易·繫辭》百官以治。《書·堯典》平章百姓。《後漢·明帝紀》百蠻貢職。又百里,劒名。百錬,刀名。見《古今注》。又百鷯。鳥名。見《大戴禮》。又百足,蟲名。《博物志》百足,一名馬蚿。又百合,草名。《譚子化書》山蚯化爲百合。又地名。隋百泉縣,唐百文縣。又國名。《北史·百濟傳》百濟
【驱】〔古文〕敺《唐韻》豈俱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虧于切《正韻》丘于切,音區。《玉篇》逐遣也。《禮·月令》驅獸毋害五穀。又《說文》走馬謂之馳,策馬謂之驅。《玉篇》驟也,奔馳也。《易·比卦》王用三驅失前禽。又軍前鋒曰先驅,次前曰中驅。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祛尤切,音丘。義同。《詩·鄘風》載馳載驅,歸唁衞侯。《陸雲賦》昶愁心以自邁,肅旁人以曾驅。詔河馮以淸川,命湘娥而安流。又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區遇切,音姁。義同。《班固·東都賦》舉伐鼓,申令三驅。輕車霆激,驍騎電騖。《陶侃相風賦》華蓋警乗,奉引先驅。豹飾在後,葳蕤先路
【驰】〔古文〕《廣韻》直離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陳知切,音池。《玉篇》走奔也。《廣韻》馳騖也,疾驅也。《左傳·莊十年》公將馳之。又《玉篇》天子道也。《正字通》馳道,天子所行路,若今之中道。又姓。《姓苑》明馳九垓,仁壽縣舉人。又《集韻》唐何切,音駝。亦走也。又叶徒臥切,音隋。《詩·小雅》不失其馳,舍矢如破。又叶尺里切,音恥。《劉向·九歎》周流覽於四海兮,志升降以高馳。徵九神於回極兮,建虹采以招指。又叶直詈切,音滯。《蔡邕·彈棊賦》於是列象,彫華逞麗。豐腹斂邊,中隱四企。輕利調博,易使騁馳。
【百年】1.指人寿百岁。《礼记·曲礼上》:“百年曰期。”陈澔集说:“人寿以百年为期,故曰期。”汉徐干《中论·夭寿》:“颜渊时有百年之人,今寧復知其姓名也?”三国魏嵇康《赠兄秀才入军》诗:“人生寿促,天地长久。百年之期,孰云其寿?”宋陈亮《祭林圣材文》:“胡不百年,终此大数!”《清平山堂话本·西湖三塔记》:“宣赞随了叔叔,与母亲在俗出家,百年而终。”2.指器物寿命长,经久耐用。《周礼·考工记·函人》:“犀甲寿百年,兕甲寿二百年,合甲寿三百年。”3.指百岁的人。《尚书大传》卷一:“见诸侯问百年,命大师陈诗以观民风俗,
【寿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承咒切,音綬。《說文》久也。凡年齒皆曰壽。《書·君奭》天壽平格。《詩·大雅》作召公考,天子萬壽。《左傳·僖三十二年》爾何知,中壽。《註》上壽百二十歲,中壽百歲,下壽八十。《董子繁露》壽者,酬也。壽有短長,由養有得失。《前漢·王吉傳》心有堯舜之志,則體有松喬之壽。又以金帛贈人曰壽。《史記·刺客傳》嚴仲子奉。黃金百鎰,爲聶政母壽。又星名。《爾雅·釋天》壽星,角亢也。《註》數起角亢,列宿之長,故曰壽。又地名。平壽,衞下邑。《左傳·昭二十年》衞侯在平壽,壽州古淮南,春秋吳楚蔡之地,戰國倂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