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笴夜长啸,爽然溪谷寒
白笴夜长啸,爽然溪谷寒释义
【爽然】1.爽快舒畅貌。唐李白《游秋浦白笴陂》诗之二:“白笴夜长啸,爽然溪谷寒。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二十:“李克让看见湖山佳胜,宛然神仙境界,不觉心中爽然。”《花月痕》第八回:“﹝荷生﹞登时把先前思慕心肠,如濯向冰壶,不留渣滓,倒也爽然。”2.豁然;了然。清侯方域《豫省试策五》:“天下积玩之所致,固有激之以赏而人不知劝,陈之以罚而乃以爽然悟、废然返者矣。”清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晚霞》:“端始爽然自悟,然恐晚霞恶其非人,嘱母勿復言。”清姚莹《来孝女传》:“世有以殉身为愚孝者,观於来女,可爽然矣。”3.茫然。清王士禛《
【溪谷】山间的河沟。《商君书·算地》:“故为国任地者,山林居什一,藪泽居什一,溪谷流水居什一。”北魏郦道元《水经注·汶水》:“俯视溪谷,碌碌不可见丈尺。”碧野《没有花的春天》第六章:“他的跛腿还是被他追赶失脚,掉到溪谷里跌伤了的。”谿谷:山谷;沟壑。《墨子·天志中》:“列为山川谿谷,播赋百事。”三国魏曹操《苦寒行》:“谿谷少人民,雪落何霏霏。”唐独孤及《奉和李大夫同吕评事太行苦热行》:“炎云如烟火,谿谷将恐竭。”清唐甄《潜书·柅政》:“谿谷阻车,蒺藜阻足。”
【寒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胡安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河干切,音韓。《說文》東也。本作。从人在宀下,从茻薦覆之,下有仌。仌,水也。隸省作寒。《釋名》寒,捍也。捍,格也。《玉篇》冬時也。《易·繫辭》日月運行,一寒一暑。《書·洪範》庶徴曰燠,曰寒。《傳》煥以長物,寒以成物。又司寒,水神。《左傳·昭四年》黑牡秬黍,以享司寒。《註》司寒,元冥,水神也。又《周語》火見而淸風戒寒。《荀悅·申鑒》下有寒民,則上不具服。又窮窘也。《史記·范睢傳》范叔一寒至此哉。《宋史·同甫傳》畸人寒士皆賴之。又國名,在北海,平壽縣東寒亭。《史記
【白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旁陌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薄陌切,音帛。《說文》西方色也。隂用事,物色白。从入合二,二隂數也。《釋名》啓也。如水啓時色也。《爾雅·釋天》秋爲白藏。《疏》秋之氣和,則色白而收藏也。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》書繪之事,西方謂之白。《書·禹貢》冀州,厥土惟白壤。靑州,厥土白墳。又《禮·檀弓》殷人尚白。又《增韻》素也。潔也。《易·賁卦》白賁无咎。《註》其質素,不勞文飾也。又《說卦》巽爲白。《疏》風吹去塵,故潔白也。又明也。《禮·曾子問》當室之白。《註》謂西北隅得戸明者也。《荀子·正名篇》說不行,則白
【笴】《廣韻》古我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賈我切《正韻》嘉我切,音哿。箭幹也。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古老切,音杲。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》妢胡之笴。《註》讀爲稾。古文假借字。又《正韻》古旱切,音稈。義同。又《玉篇》公但切《類篇》居案切。義同。又地名。《李白詩》明月白笴陂。
【夜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羊謝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寅謝切《正韻》寅射切,耶去聲。日入爲夜,與晝對。《夏小正》時有養夜。《註》猶言永夜也。《周禮·秋官·司寤氏》以星分夜,以詔夜士夜禁。《衞宏·漢舊儀》晝漏盡,夜漏起,省中黃門持五夜。《註》晝有朝禺中晡夕,夜有甲乙丙丁戊。漢制,金吾掌宮外,戒非常,惟元夜弛禁,前後各一日,謂之放夜。又宣夜,窺天之器。《蔡邕·釋誨》言天體者有三,一曰周髀,二曰宣夜,三曰渾天。又夜明,祭月之坎。《禮·祭法》夜明,祭月也。又武宿夜,武舞曲名。《禮·祭統》舞莫重於武宿夜。又子夜,晉曲名。《樂府·解
【长啸】。汉司马相如《上林赋》:“长啸哀鸣,翩幡互经。”宋岳飞《满江红·写怀》词:“抬望眼、仰天长啸,壮怀激烈。”许地山《空山灵雨·生》:“它在竹林里长着的时候,许多好鸟歌唱给它听,许多猛兽长啸给它听。”2.撮口发出悠长清越的声音。古人常以此述志。三国魏曹植《美女篇》:“顾盼遗光采,长啸气若兰。”唐牛僧孺《玄怪录·张左》:“向闻长啸月下,韵甚清激,私心奉慕,愿接清论。”宋苏轼《和林子中待制》:“早晚渊明赋《归去》,浩歌长啸老斜川。”《群音类选·四节记·复游赤壁》:“长啸若轻狂,振山林谷应如璜。”3.钟之别名。唐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