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家之精粹,六艺之芳醇

百家之精粹,六艺之芳醇

诗句读音
六艺之芳醇平仄:仄 仄 平 平 平
韵脚:上平十八諄
拼音: liù yìzhīfāngchún
百家之精粹平仄:仄 平 平 平 仄
拼音: bǎi jiāzhījīng cuì

百家之精粹,六艺之芳醇释义

【六艺】1.古代教育学生的六种科目。《周礼·地官·大司徒》:“三曰六艺:礼、乐、射、御、书、数。”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:“孔子以诗书礼乐教,弟子盖三千焉,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。”三国吴韦曜《博奕论》:“伎非六艺,用非经国,立身者不阶其术,徵选者不由其道。”2.亦作“六蓺”。指儒家的“六经”,即《礼》、《乐》、《书》、《诗》、《易》、《春秋》。《史记·滑稽列传》:“孔子曰:‘六蓺於治一也。《礼》以节人,《乐》以发和,《书》以道事,《诗》以达意,《易》以神化,《春秋》以义。’”晋葛洪《抱朴子·安贫》:“六蓺备研,八索必

【之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正韻》止而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眞而切,音枝。《說文》出也,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。一者,地也。《玉篇》是也,適也,往也。《禮·檀弓》延陵季子曰:若氣,則無不之也。又於也。《禮·大學》之其所親愛而辟焉。《註》之,適也。《朱傳》猶於也。又語助辭。《書·金縢》禮亦宜之。《禮·文王世子》秋冬亦如之。《正字通》凡之字,或句中,或語尾,或層出。如毛詩我之懷矣,共武之服,及女曰雞鳴章知子之來之,六句九之字,常華章左之左之,六句八之字,可以例推。又此也。《詩·周南》之子于歸。《註》之子,是子也。又變也。《

【芳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正韻》敷方切,音妨。《說文》香草也。《屈原·離騷》雜杜蘅與芳芷。《註》杜蘅、芳芷,皆香草名。又《玉篇》芬芳,香氣貌。《司馬相如·美人賦》芳香芬烈。又《屈原·離騷》芳與澤其雜糅兮。《註》芳,德之臭也。《晉書·元帝紀》文景垂仁,傳芳于南頓。又《韻會》州名。地多芳草,置在常芳縣。又姓。《通志·氏族略》《風俗通》云:漢有幽州刺史芳垂敷。 《韻學集成》作芳。芳字从屮作屮下方。漢典考證:〔《屈原·離騷》芳與澤其雜糅兮。《註》芳,德之貌也。〕 謹照原文貌改臭。 考證:〔《屈原·離騷》芳與澤其雜糅兮。《

【醇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常倫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殊倫切,音純。《說文》不澆酒也。《前漢·曹參傳》來者皆欲有言,至者參輒飮以醇酒。《註》醇酒不澆,謂厚酒也。《後漢·劉盆子傳》乃益釀醇酒。又《玉篇》專也。又粹淸也。《嵆康·養生論》神氣以醇白獨著。又厚也。《前漢·景帝紀》至于移風易俗,黎民醇厚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其政悶悶,其民醇醇。《註》其政敎寬大,而民醇醇富厚,自相親睦。又精也。《易·繫辭》天地絪縕,萬物化醇。《疏》萬物變化而精醇也。《朱子·本義》醇謂厚而凝也。又謹重也。《史記·萬石君傳》事不關決于丞相,丞相醇謹

【百家】1.指学术上的各种派别。《荀子·解蔽》:“今诸侯异政,百家异説,则必或是或非,或治或乱。”《史记·滑稽列传》:“今子大夫修先王之术,慕圣人之义,讽诵《诗》、《书》、百家之言,不可胜数。”唐韩愈《此日足可惜赠张籍》诗:“孔丘殁已远,仁义路久荒,纷纷百家起,诡怪相披猖。”明宋应星《天工开物·杀青》:“身为竹骨与木皮,杀其青而白乃见,万卷百家,基从此起。”清钱谦益《李逢阳赠中大夫浙江布政使司右参政制》:“学问渊源於经术,文辞泛滥於百家。”2.泛指各行业从事某种专门活动或有技艺的人。汉赵晔《吴越春秋·勾践阴谋外传

【之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正韻》止而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眞而切,音枝。《說文》出也,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。一者,地也。《玉篇》是也,適也,往也。《禮·檀弓》延陵季子曰:若氣,則無不之也。又於也。《禮·大學》之其所親愛而辟焉。《註》之,適也。《朱傳》猶於也。又語助辭。《書·金縢》禮亦宜之。《禮·文王世子》秋冬亦如之。《正字通》凡之字,或句中,或語尾,或層出。如毛詩我之懷矣,共武之服,及女曰雞鳴章知子之來之,六句九之字,常華章左之左之,六句八之字,可以例推。又此也。《詩·周南》之子于歸。《註》之子,是子也。又變也。《

【精粹】1.精细淳美。《后汉书·张衡传》:“歘神化而蝉蜕兮,朋精粹而为徒。”李贤注:“粹,美也。”清郑燮《潍县署中与舍弟第五书》:“百川时文精粹湛深,抽心苗,发奥旨,绘物态,状人情,千迴百折而卒造乎浅近。”2.精华。指事物最精美部分。《楚辞·刘向<九叹·逢纷>》:“吸精粹而吐氛浊兮,横邪世而不取容。”王逸注:“言己吸天地清明之气而吐其尘浊。”五代王仁裕《开元天宝遗事·任人如市瓜》:“我朝任人如淘沙取金,剖石採玉,皆得其精粹者。”宋司马光《书<心经>后赠绍鉴》:“盖尝徧观佛书,取其精粹而排其糟粕耳。”鲁迅《且介亭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