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酒延宾出自如,收书养性务三余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收书养性务三余 | 平仄:平 平 仄 仄 仄 平 平 拼音: shōushūyǎngxìngwùsān yú |
白酒延宾出自如 | 平仄:平 仄 平 平 平 仄 平 拼音: bái jiǔyánbīnchūzì rú |
白酒延宾出自如,收书养性务三余释义
【收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式周切《集韻》尸周切,音荍。《說文》捕也。《五經文字》作収,訛。《詩·大雅》此宜無罪,女反收之。《傳》收,拘收也。又《詩·周頌》我其收之。《傳》收,聚也。又《禮·玉藻》有事則收之。《疏》當有事之時,則收斂之。又《左傳·襄二十七年》何以恤我,我其收之。《註》收,取也。又《戰國策》秦可以少割而收害也。《註》收,猶息也。又《博雅》收,振也。《中庸》振河海而不洩。《朱傳》振,收也。又車軫也。《詩·秦風》小戎俴收。《傳》收,軫也。又夏冠名。《儀禮·士冠禮》周弁,殷冔,夏收。《註》收,言所以收斂髮也。
【养】〔古文〕《廣韻》餘兩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以兩切,音痒。《玉篇》育也,畜也,長也。《易·頤卦》觀頤,觀其所養也。又取也。《詩·周頌》於鑠王師,遵養時晦。《傳》養,取也。又養養,憂貌。《詩·邶風》中心養養。《註》憂不定貌。又《博雅》養,使也。《公羊傳·宣十二年》厮役扈養。《註》艾草爲防者曰厮,汲水漿者曰役,養馬者曰扈,炊烹者曰養。又《史記·儒林傳》兒寬常爲弟子都養。《註》都養,爲弟子造食也。又姓。養由基,見《左傳·成十六年》。養奮,見《孝子傳》。又與癢同。《荀子·正名篇》疾養凔熱,滑鈹輕重,以形體異。又
【性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息正切,音姓。《中庸》天命之謂性。《註》性是賦命自然。《孝經·說曰》性者,生之質也。若木性則仁,金性則義,火性則禮,水性則知,土性則信。又《通論》性者,生也。《周禮·地官·大司徒》以土會之法,辨五地之物生。杜子春讀生爲性。《賈疏》性亦訓生,義旣不殊,故後鄭不破之也。又《貉隸註》不生乳。劉音色敬切。又無爲而安行,曰性之。《孟子》堯舜性之也。又姓。又《集韻》新佞切,音胜。心悸也。 《淳曰》性字从生从心,是人生來具是理于心方名曰性。漢典考證:〔《周禮·地官·大司徒》以土會之法,辨
【务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亡遇切,音霧。《說文》趣也。从力,敄聲。《徐曰》言趣赴此事也。《爾雅·釋詁》務,彊也。《註》事務以力勉彊。《廣韻》事務也,專力也。《易·繫辭》夫易開物成務。又姓。《廣韻》列仙傳有務光。又《集韻》微夫切,霧平聲。務婁,邑名。又《廣韻》謨袍切,音毛。前高後下。又《集韻》莫切,音茂。昏也。又《正韻》罔古切,音武。同侮。《詩·小雅》兄弟鬩于牆,外禦其務。又《韻補》叶迷侯切,音謀。《劉楨·瓜賦》豐細異形,圓方殊務。揚暉發藻,九采雜糅。糅平聲。
【三余】1.《三国志·魏志·王肃传》“明帝时大司农弘农、董遇等,亦歷注经传,颇传於世”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《魏略》:“遇言:‘﹝读书﹞当以三餘。’或问三餘之意。遇言‘冬者岁之餘,夜者日之餘,阴雨者时之餘也’。”后以“三餘”泛指空闲时间。晋陶潜《感士不遇赋》:“余尝以三餘之日,讲习之暇,读其文。”宋苏轼《携白酒鲈鱼过詹使君》诗:“醉饱高眠真事业,此生有味在三餘。”明顾大典《青衫记·元白揣摩》:“男儿事业在三餘,学就须乘駟马车。”柳亚子《书赠张镜潭》诗:“最是津南人物美,三冬图史伴三餘。”2.指余干、余姚、余杭三县。
【白酒】1.古代酒分清酒、白酒两种。见《礼记·内则》。《太平御览》卷八四四引三国魏鱼豢《魏略》:“太祖时禁酒,而人窃饮之。故难言酒,以白酒为贤人,清酒为圣人。”2.泛称美酒。南朝梁武帝《子夜四时歌·夏歌》:“玉盘著朱李,金杯盛白酒。”唐李白《南陵别儿童入京》诗:“白酒初熟山中归,黄鷄啄黍秋正肥。”宋苏轼《广陵会三同舍》诗之一:“广陵三日饮,相对怳如梦;况逢贤主人,白酒拨春瓮。”3.特指烧酒。又称白干。《花城》1981年第2期:“﹝方玫﹞又在小卖店买了几个罐头,几瓶白酒,非要大家在刚刚修好的新房里吃一顿晚饭不可。”
【延】《唐韻》以然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夷然切,音綖。《說文》長行也。又《廣韻》進也。《禮·射義》孔子使子路執弓矢出延射。《儀禮·覲禮》者延之曰升。《註》從後詔禮曰延。延,進也。又《爾雅·釋詁》長也。《揚子·方言》延永,長也。凡施於年者謂之延,施於衆長謂之永。《班固·西京賦》歷十二之延祚。又《廣韻》遠也。《史記·蒙恬傳》延袤萬餘里。又《爾雅·釋詁》也。《疏》鋪也。又《正韻》納也。《前漢·公孫弘傳》弘起客館,開東閣,以延賢人。又《集韻》及也。《書·大禹謨》賞延于世。又《廣韻》稅也,言也。又《韻會》遷延也,淹久
【出】《唐韻》赤律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尺律切,春入聲。《說文》進也。《廣韻》見也,遠也。《增韻》出入也,吐也,寫也。又生也。《爾雅·釋訓》男子謂姊妹之子爲出。《左傳·成十三年》康公,我之自出。《註》秦康公,晉之甥也。又《周禮·秋官·大司》其不能改而出圜土者殺。《註》出謂越獄逃亡也。又《增韻》斥也。《正韻》亦作黜絀。又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尺類切《正韻》蚩瑞切,推去聲。自中而外也。又《正韻》凡物自出,則入聲。非自出而出之,則去聲。然亦有互用者。又叶尺僞切,吹去聲。《詩·小雅》匪舌是出,維躬是瘁。又叶敕律切
【自如】若。神态镇定自然。《史记·张丞相列传》:“通(邓通)至丞相府,免冠,徒跣,顿首谢。嘉(申屠嘉)坐自如,故不为礼。”《新五代史·周太祖纪》:“屠者曰:‘尔勇者,能杀我乎?’威即取刀刺杀之,一市皆惊,威颇自如。”《明史·方国珍传》:“吴元年克杭州,国珍据境自如,遣间谍假贡献名覘胜负。”《老残游记》第二回:“高谈阔论,説笑自如。”2.犹相当。《史记·李将军列传》:“汉法,博望侯留迟后期,当死,赎为庶人。广军功自如,无赏。”王念孙《读书杂志·史记五》:“自如者,自当也。”3.谓依然如故。《新唐书·刘仁轨传》:“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