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龙怒吼挂绝壁,苍兕离立迎清波

白龙怒吼挂绝壁,苍兕离立迎清波

诗句读音
苍兕离立迎清波平仄:平 仄 平 仄 平 平 平
拼音: cāngsìlí lìyíngqīng bō
白龙怒吼挂绝壁平仄:平 平 仄 仄 仄 平 仄
拼音: bái lóngnù hǒuguàjué bì

白龙怒吼挂绝壁,苍兕离立迎清波释义

【苍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七岡切《正韻》千剛切,音倉。《說文》草色也。《易·說卦傳》震爲蒼筤竹。《臨川吳氏註》蒼,深靑色。《詩·王風》悠悠蒼天。《禮·玉藻》大夫佩水蒼玉。《疏》似水之蒼而雜有文。又《博雅》茂也。《書·益稷篇》至于海隅蒼生。《傳》蒼蒼然生草木。又老也。《詩·秦風》蒹葭蒼蒼。《釋文》物老之狀。又《前漢·陳勝傳》蒼頭。《註》士卒靑帛巾。又《綱目集覽》蒼黃,急遽貌。又姓。《通志·氏族略》蒼氏。《註》《風俗通》云:八愷,蒼舒之後。又《韻會》采朗切,倉上聲。莽蒼,寒狀。一曰近郊之色。《莊子·逍遙遊》適莽蒼者,三

【兕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徐姊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序姊切,音祀。《說文》狀如野牛而靑。象形。本作。《爾雅·釋獸》兕似牛。《註》一角,靑色,重千斤。《疏》其皮堅厚,可制甲。交州記,角長三尺餘,形如馬鞭柄。《儀禮·鄕射禮》大夫兕中各以其物獲。《註》兕,獸名。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》兕甲六屬。又,兕甲壽二百年。《韻會》陸佃云:兕善抵觸,故先王制罰爵以爲酒戒。《詩·周南》我姑酌彼兕觥。《傳》兕觥,角爵也。漢典考證:〔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》兕甲六屬。《註》兕甲壽二百年。〕 謹按下句亦考工記正文,非註也。註字謹改爲又字。 考證:〔《周

【离立】1.并立。《礼记·曲礼上》:“离立者,不出中间。”孔颖达疏:“又若见有二人併立,当己行路,则避之;不得輒当其中间出也。”《后汉书·皇后纪上·桓帝邓皇后》:“若并时进见,则不敢正坐离立,行则僂身自卑。”唐杜甫《四松》诗:“别来忽三岁,离立如人长。”仇兆鳌注:“两相丽之谓离。”明刘基《郁离子·九难》:“千人离立,跂望颜色。”清黄景仁《诗评·七则》:“二鼂宗苏参黄,其沉峻刻鍊处,又公然有离立之势。”2.像凤一样地站立。《文选·王屮<头陀寺碑文>》:“丹刻翬飞,轮奂离立。”李善注引《春秋元命苞》:“火离为凤。”吕

【迎】《唐韻》語京切《集韻》魚京切《韻會》疑京切,音。《說文》逢也。《增韻》逆也,迓也。《揚子·方言》自關而東曰逆,自關而西曰迎。《淮南子·覽訓》不將不迎。《註》將,送也。迎,接也。不隨物而往,不先物而動也。又逆數也。《史記·五帝紀》迎日推策。《註》逆數之也。日月朔望,未來而推之,故曰迎日。又《廣韻》魚敬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魚慶切,去聲。《正韻》凡物來而接之則平聲,物未來而往迓之則去聲。《詩·大雅》親迎于渭。又叶吾郞切,音昂。《史記·龜筴傳》理達于理,文相錯迎。使工占之,所言盡當。又叶元具切,音遇。《屈原

【清波】1.清澈的水流。汉严忌《哀时命》:“知贪饵而近死兮,不如下游乎清波。”宋王安石《车螯》诗之二:“清波濯其污,白日晒其昏。”巴金《复仇集·爱的摧残》:“赛纳河的清波在月光下发亮。”2.六朝时歌曲名。康有为《<味梨集>序》:“六朝时,汉《鐃歌》、《鼓吹》曲既废,於是《清波》、《白鳩》、《子夜》、《鸟栖》之曲,亦以长短句为章。”

【白龙】1.传说中白色的龙。《墨子·贵义》:“帝以甲乙杀青龙於东方,以丙丁杀赤龙於南方,以庚辛杀白龙於西方,以壬癸杀黑龙於北方。”唐孙处士《送青城丈人酒》诗:“深羡青城好洞天,白龙一觉已千年。”宋周密《齐东野语·祥瑞》:“三年,麟见永泰,白龙见卭江。”《清史稿·灾异志一》:“乾隆二年二月,潮阳白龙见。”2.形容奔腾直泻的溪流瀑布。唐孟郊《寒溪》诗:“一曲一直水,白龙何鳞鳞。”宋朱熹《次观瀑布韵》:“快泻苍崖一道泉,白龙飞下鬱蓝天。”3.神话中的河神。4.传说伏羲时的刑官名。《唐律疏议·名例序》:“昔白龙白云,则伏

【怒吼】兽愤怒发出的巨大吼声。亦以形容大风、急流等发出的巨大声响。元周霆震《大风发屋雨雹交集》诗:“恍疑会羣龙,奋发交怒吼。”清陈维崧《瑶台第一层·秦园月夜听泉声用艺香词韵》词:“阴森鳞鬣,还似玉龙怒吼崚嶒。”巴金《海的梦》前篇四:“怒吼罢,岛国的奴隶们!你们怒吼起来,就像这海一样!”秦牧《花城·沙面晨眺》:“广州和香港的群众怒吼起来,沙面的洋务工人罢工了。”

【挂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古賣切《正韻》古畫切,音卦。《說文》畫也。《正字通》圭从二土,有畺畫義。又《玉篇》懸也。《儀禮·少牢禮》挂於季指。《戰國策》無把銚挂耨之勢,而有積栗之實。通作掛。又剛挂,矢鏃名。《潘岳·射雉賦》屬剛挂以潛擬。《註》一作罫。又《集韻》胡卦切,音畫。礙也。同罫。與絓通。又涓畦切,音圭。別也。《莊子·漁父篇》好經大事,變更易常,以挂功名。或作刲。一曰中鉤取物也。(掛)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古賣切《正韻》古畫切,音卦。別也。又揲筮,置著小指閒也。《易·繫辭》掛一以象三。《註》置而不用曰掛

【绝壁】壁。南朝宋谢灵运《登石门最高顶》诗:“晨策寻絶壁,夕息在山栖。”北魏郦道元《水经注·漾水》:“汉水又东南逕瞿堆西,又屈逕瞿堆南,絶壁峭峙,孤险云高,望之形若覆唾壶。”宋苏轼《石钟山记》:“至莫夜月明,独与迈乘小舟至絶壁下。”魏巍《壮行集·祝福走向生活的人们》:“时而有开花的山谷,时而有歌唱的溪水,但却不是没有悬崖、绝壁,不是没有恶兽、风险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