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鹿堂中巧铸颜,天留一派在庐山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天留一派在庐山 | 平仄:平 平 平 平 仄 平 平 拼音: tiānliúyī pàizàilú shān |
白鹿堂中巧铸颜 | 平仄:平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拼音: bái lùtángzhōng qiǎozhùyán |
白鹿堂中巧铸颜,天留一派在庐山释义
【天】〔古文〕兲《唐韻》《正韻》他前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他年切,腆平聲。《說文》顚也。至高在上,从一大也。《白虎通》鎭也,居高理下,爲物鎭也。《易·說卦》乾爲天。《禮·禮運》天秉陽,垂日星。荀子曰:天無實形,地之上至虛者皆天也。邵子曰:自然之外別無天。《程子遺書》天之蒼蒼,豈是天之形。視下亦復如是。《張子正蒙》天左旋,處其中者順之,少遲則反右矣。《朱子·語類》離騷有九天之說,諸家妄解云有九天。據某觀之,只是九重。蓋天運行有許多重數,裏面重數較軟,在外則漸硬,想到第九重成硬殻相似,那裏轉得愈緊矣。○按天形如卵白。細
【一派】一条支流;一条水流。唐刘威《黄河赋》:“惟天河之一派,独殊类於百川。”《宋史·河渠志四》:“内庭池籞既多,患水不给,又於西南水磨引索河一派,架以石渠絶汴,南北筑堤,导入天源河以助之。”明谢肇淛《五杂俎·地部一》:“吾闽建安一派溪源,自武夷九曲来,一泻千里,清可以鉴。”叶圣陶《倪焕之》二五:“污浊的血固然污浊了,清新的血也渐变陈旧,红殷殷的,象一派死水。”2.一个流派;一个派别。《朱子语类》卷九四:“程子承周子一派,都是太极中发明。”梁启超《生计学学说沿革小史》第四章:“其间又有一派,则文士及哲学家……欲衍
【在】《唐韻》昨宰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盡亥切,裁上聲。《爾雅·釋訓》居也。《易·乾傳》在下位而不憂。又察也。《書·舜典》在璿璣玉衡,以齊七政。《禮·文王世子》食上必在視寒煖之節。又存也。《論語》父母在。又所在也。《前漢·武帝紀》徵詣行在。《蔡邕·獨斷》天子以四海爲家,謂所居爲行在所。又姓。晉汝南太守在育。又脾神曰常在,見《黃庭經》。又昨代切,音載。義同。又叶雌氏切。音此。善也。《詩·小雅》不屬于毛,不離于裏。天之生我,我辰安在。又叶才里切。示上聲。《屈原·離騷》吾令豐隆乗雲兮,求虙之所在。解佩纕以結言兮,
【庐山】山名。在江西省九江市南,耸立于鄱阳湖、长江之滨。又名匡山、匡庐。相传周有匡姓七兄弟结庐隐居于此,故名。见北魏郦道元《水经注·庐江水》。有汉阳、香炉、五老诸峰耸峙。三面临水,江湖水气郁结。山多巉岩、峭壁、清泉、飞瀑之胜。著名胜迹有白鹿洞、仙人洞、三迭泉、含鄱口等。
【白鹿】的鹿。古时以为祥瑞。《国语·周语上》:“得四白狼、四白鹿以归。”《汉书·郊祀志五》:“已祠,胙餘皆燎之,其牛色白,白鹿居其中。”《宋书·符瑞志中》:“白鹿,王者明惠及下则至。”明沉德符《野获编·禨祥·白鹿》:“嘉靖十二年,河南巡抚吴山献白鹿,为大臣諂媚之始。”2.复姓。汉有白鹿先生。见汉应劭《风俗通·姓氏下》。
【堂】〔古文〕坣《唐韻》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徒郞切,音唐。《說文》殿也。正寢曰堂。《釋名》高顯貌。《演義》當也,謂當正向陽之宇也。《詩·豳風》躋彼公堂。又明堂,王者朝諸侯之宮。《禮·明堂位》明堂也者,明諸侯之尊也。《前漢·郊祀志》武帝元封元年,濟南人公玉帶上黃帝時明堂圖。又堂室。《爾雅·釋宮》古者有堂,自半巳前虛之,謂之堂,半巳後實之,謂之室。又官署。《漢官儀》黃門有畫堂之署,中書省玉堂。《揚雄·解嘲》歷金門,上玉堂。今翰林院亦曰玉堂。《唐書·百官志》初三省議事于門下之政事堂,其後裴炎遷于中書省。又
【中巧】南朝梁刘勰《文心雕龙·辨骚》:“故才高者菀其鸿裁,中巧者猎其艷辞,吟讽者衔其山川,童蒙者拾其香草。”范文澜注:“中巧,犹言心巧。”
【铸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之戍切《集韻》朱戍切,音注。《說文》銷金成器也。《玉篇》熔鑄也。《左傳·宣三年》鑄鼎象物。《註》象所圖物,著之於鼎。又《昭二十一年》天王將鑄無射。又國名。《左傳·襄二十三年》臧宣叔娶于鑄。《註》鑄國,濟北蛇丘縣所治。又地名。《後漢·郡國志》濟北國有鑄鄕城。又與祝通。《禮·樂記》封帝堯之後于祝。《註》祝,或爲鑄。又姓。《姓苑》堯後。以國爲氏。又《字彙補》照秀切,音呪。《淮南子·俶眞訓》今夫冶工之鑄器。《註》鑄,讀作祝。zdic.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