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马津头驿路边,阴森乔木带漪涟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白马津头驿路边 | 平仄:平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拼音: bái mǎ jīntóuyì lùbiān |
阴森乔木带漪涟 | 平仄:平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拼音: yīn sēnqiáo mùdàiyī lián |
白马津头驿路边,阴森乔木带漪涟释义
【白马津】渡口名。在今河南省滑县北。《史记·荆燕世家》:“﹝汉王﹞使刘贾将二万人,骑数百,渡白马津入楚地。”唐高适《夜别韦司士得城字》:“黄河曲里沙为岸,白马津边柳向城。”宋苏轼《送欧阳主簿赴官韦城》诗之三:“白马津头春水来,白鱼犹喜似江淮。”
【头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度侯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徒侯切,音投。《說文》首也。《禮·玉藻》頭容直。《釋名》頭,獨也,於體高而獨也。又古者謂一人爲一頭。《春秋元命苞》十紀,其一曰九頭紀,卽人皇氏。人皇兄弟九人故也。又《儀禮·士相見禮》贄,冬用雉,夏用腒,左頭奉之。《註》頭,陽也。《疏》執禽者左首。雉以不可生服,故殺之。雖死猶尚左,以從陽也。又人名。《左傳·僖二十四年》晉侯之豎頭須,守藏者也。《註》豎,小吏,名頭須。又藥名。《本草綱目》百頭,貫衆也。一名鴟頭。《陶弘景曰》葉似大蕨,毛芒似老鴟頭。又《唐韻》《正韻》
【驿路】驿道;大道。《宋书·刘勔传》:“臣又以为郾城是贼驛路要戍,且经蛮接嶮,数百里中裹粮潜进,方出平地。”唐王昌龄《送吴十九往沅陵》诗:“沅江流水到辰阳,谿口逢君驛路长。”《水浒传》第三五回:“前面到一个去处,地名唤对影山,两边两座高山,一般形势,中间却是一条大阔驛路。”沈从文《从文自传·我所生长的地方》:“营汎各位置在驿路上,布置得极有秩序。”漢
【边】〔古文〕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眠切,音編。《玉篇》畔也,邊境也。《禮·玉藻》其在邊邑。《註》邊邑,九州邊鄙之邑。《左傳·成十三年》蕩搖我邊疆。又《正韻》旁近也。《前漢·高帝紀》齊邊楚。又側也。《禮·檀弓》齊衰不以邊坐。《疏》喪服宜敬,起坐宜正,不可著齊衰而偏坐也。又邊璋,半文飾也。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》邊璋七寸。又姓。周大夫邊伯之後。南唐有邊鎬。《說文》作。漢典考證:〔《左傳·成十三年》搖蕩我邊疆。〕 謹照原文搖蕩改蕩搖。 考證:〔《左傳·成十三年》搖蕩我邊疆。〕 謹照原文搖蕩改蕩搖。
【阴森】1.谓树木浓密成荫。《南史·张充传》:“松柏阴森,相繚於涧侧。”唐柳宗元《寄韦珩》诗:“阴森野葛交蔽日,悬蛇结虺如蒲萄。”清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·滦阳消夏录三》:“楼之北,曰緑意轩,老树阴森,是夏日纳凉处。”梁斌《播火记》四七:“张福奎站在大槐树底下,抬起头轮视了一下场院,见院落宽阔,树木阴森。”2.幽暗惨淡。唐李绅《过荆门》诗:“阴森鬼庙当邮亭,鸡豚日宰闻膻腥。”清纳兰性德《忆秦娥》词:“风声雷动鸣金铁,阴森潭底蛟龙窟。”陈登科《赤龙与丹凤》十四:“会议就这样开始了。往日阴森的潘家客厅,今天变得热火朝天。
【乔木】1.高大的树木。《诗·周南·汉广》:“南有乔木,不可休思。”唐张乔《题友人林斋》诗:“乔木带凉蝉,来吟暑雨天。”郭沫若《芍药及其他·影子》:“我手栽的那株大山朴,怕已经长成乔木了。”2.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:“所谓故国者,非谓有乔木之谓也,有世臣之谓也。”赵岐注:“所谓是旧国也者,非但见其有高大树木也,当有累世修德之臣,常能辅其君以道,乃为旧国可法则也。”后因以“乔木”为形容故国或故里的典实。《文选·颜延之<还至梁城作>》诗:“故国多乔木,空城凝寒云。”李善注:“《论衡》曰:‘观乔木,知旧都。’”明高攀龙《
【带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當蓋切,音。《說文》紳也。男子搫帶,婦人帶絲,象繫佩之形。佩必有巾,故帶从巾。《徐鉉曰》卌,其帶上連屬固結處。《釋名》帶,蔕也。著於衣,如物之繫蔕也。《易·訟卦》或錫之鞶帶。《疏》鞶帶大帶也。《禮·玉藻》凡帶有率,無箴功。《疏》謂其帶旣襌,亦以箴緶緝其側,但繂襵之,無別裨飾之箴功。又《揚子·方言》厲謂之帶。《註》小爾雅,帶之垂者曰厲。《詩·小雅》垂帶而厲。又佩也。《禮·月令》帶以弓。又《揚子·方言》行也。《註》隨人行也。又蟲名。《莊子·齊物論》螂蛆甘帶。又書帶,草名。《三齊
【漪涟】朝宋谢灵运《发归濑三瀑布望两溪》诗:“沫江免风涛,涉清弄漪涟。”宋欧阳修《奉寄知郡陆经通判杨褒》诗:“十里秋风红菡萏,一溪春水碧漪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