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马千山缘矍相,朱幡四海有严陵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白马千山缘矍相 | 平仄:平 仄 平 平 平 平 平 拼音: bái mǎqiān shānyuánjué xiāng |
朱幡四海有严陵 | 平仄:平 平 仄 仄 仄 平 平 拼音: zhū fānsì hǎiyǒu|yòuyán líng |
白马千山缘矍相,朱幡四海有严陵释义
【白马】白色的马。《左传·定公十年》:“公子地有白马四。公嬖向魋。魋欲之。”三国魏曹植《白马篇》:“白马饰金羈,连翩西北驰。”明高濂《玉簪记·闹会》:“分经来白马,洗鉢起黄龙。”方然《白色花·报信者》:“我底白马哟!大风来了,别让细砂与你长长的鬃毛蒙住你底眼睛。”2.古代用白马为盟誓或祭祀的牺牲。《史记·吕太后本纪》:“高帝刑白马盟曰:‘非刘氏而王,天下共击之!’”汉赵晔《吴越春秋·越王无余外传》:“禹乃东巡,登衡岳,血白马以祭。”南朝梁刘勰《文心雕龙·祝盟》:“騂毛白马,珠盘玉敦,陈辞乎方明之下,祝告於神明者也
【千山】1.极言山多。唐柳宗元《江雪》诗:“千山鸟飞絶,万逕人踪灭。”宋王安石《古松》诗:“万壑风生成夜响,千山月照挂秋阴。”2.山名。在今辽宁省西南部,为长白山的支脉。上有月芽、钵盂、笔架等十余峰。奇峰迭耸,峭壁嵯峨,故有千山之称。参阅《嘉庆一统志·奉天府·山川》。
【矍相】1.古地名。在山东省曲阜市城内阙里西。后借指学宫中习射的场所。《礼记·射义》:“孔子射於矍相之圃,盖观者如堵墙。”郑玄注:“矍相,地名。”《北史·张普惠传》:“乞至九月,备饰尽行,然后奏《狸首》之章,宣矍相之命。”宋王禹偁《射宫选士赋》:“焕乎得矍相之义,洋然有闕里之仪。”2.复姓。见《通志·氏族三》。
【朱幡】见“朱旛”。
【四海】1.古以中国四境有海环绕,各按方位为“东海”、“南海”、“西海”和“北海”,但亦因时而异,说法不一。《书·益稷》:“予决九川,距四海。”孔传:“距,至也。决九州名川通之至海。”《孟子·告子下》:“禹之治水,水之道也,是故禹以四海为壑。”《淮南子·俶真训》:“神经於驪山、太行而不能难,入於四海、九江而不能濡。”晋葛洪《抱朴子·明本》:“所谓抱萤烛於环堵之内者,不见天光之焜烂;侣鮋鰕於跡水之中者,不识四海之浩汗。”2.犹言天下,全国各处。《书·大禹谟》:“文命敷於四海,祗承于帝。”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:“大王起
【有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云久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云九切,音友。《說文》不宜有也。《春秋傳》曰:日月有食之。从月又聲。《九經字樣》有,从月。从冃,譌。又《玉篇》不無也。《易·大有疏》能大所有。又《繫辭》富有之謂大業。又《詩·商頌》奄有九有。《傳》九有,九州也。又《左傳·桓三年》有年。《註》五穀皆熟書有年。又《玉篇》果也,得也,取也,質也,寀也。又姓。《論語》有子。《註》孔子弟子有若。又《集韻》尤救切。與又通。《書·堯典》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。《詩·邶風》不日有曀。《註》有,又也。又《韻補》叶羽軌切。《前漢·敘
【严陵】即严光。光字子陵,省称严陵。东汉会稽馀姚人。少曾与汉光武帝刘秀同游学。秀即帝位后,光变姓名隐遁。秀遣人觅访,征召到京,授谏议大夫,不受,退隐于富春山。后人称他所居游之地为严陵山、严陵濑、严陵钓台等。诗文中常用其事。《南史·隐逸传上·刘凝之》:“昔老莱向楚王称僕,严陵亦抗礼光武。”唐李白《箜篌谣》:“贵贱结交心不移,惟有严陵及光武。”前蜀韦庄《旅中感遇寄呈李秘书昆仲》诗:“怀乡不怕严陵笑,只待秋风别钓磯。”参阅《后汉书·逸民传·严光》。2.即严陵濑。宋杨万里《夜泊钓台小酌》诗:“牛狸送我止严陵,黄雀随人赴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