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年直须臾,一丘且婆娑

百年直须臾,一丘且婆娑

诗句读音
百年直须臾平仄:仄 平 平 平 平
拼音: bǎi niánzhí xūyú
一丘且婆娑平仄:平 平 平 平 平
拼音: yī qiūqiě|jūpó suō

百年直须臾,一丘且婆娑释义

【百年】1.指人寿百岁。《礼记·曲礼上》:“百年曰期。”陈澔集说:“人寿以百年为期,故曰期。”汉徐干《中论·夭寿》:“颜渊时有百年之人,今寧復知其姓名也?”三国魏嵇康《赠兄秀才入军》诗:“人生寿促,天地长久。百年之期,孰云其寿?”宋陈亮《祭林圣材文》:“胡不百年,终此大数!”《清平山堂话本·西湖三塔记》:“宣赞随了叔叔,与母亲在俗出家,百年而终。”2.指器物寿命长,经久耐用。《周礼·考工记·函人》:“犀甲寿百年,兕甲寿二百年,合甲寿三百年。”3.指百岁的人。《尚书大传》卷一:“见诸侯问百年,命大师陈诗以观民风俗,

【直须】。唐杜秋娘《金缕衣》诗:“有花堪折直须折,莫待无花空折枝。”宋欧阳修《朝中措》词:“行乐直须年少,尊前看取衰翁。”宋王安石《和王司封会同年》诗:“直须倾倒罇中酒,休惜淋浪座上衣。”明冯梦龙《古今谭概·痴绝》:“﹝天下事﹞若復件件认真,争竞何已!故直须以痴趣破之。”2.竟至于;还要。《三国演义》第五四回:“孔明变色曰:‘子敬好不通理,直须待人开口!’”

【一丘】“一邱”。1.一座小山。《汉书·叙传上》:“栖迟於一丘,则天下不易其乐。”唐李白《金门答苏秀才》诗:“未果三山期,遥欣一丘乐。”宋黄庭坚《复庵》诗:“归来一丘中,万事不改旧。”清顾炎武《偶来》诗:“偶来湖上已三秋,便可栖迟老一邱。”2.一座坟墓。宋范成大《次韵乐先生吴中见寄》之七:“几多螻蚁与王侯,往古今来共一丘。”清赵翼《仙掌路》诗:“一邱两地各争高,只为填词絶世豪。汉上有坟人弔柳,漳南多塚客疑曹。”刘去非《秋日登高》诗:“珠沉朱水愁千缕,血染黄花鬼一丘。”3.指田一区。丘,丈量土地面积的单位。《古今小

【且】〔古文〕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淺野切《正韻》七野切,音跙。借曰之辭。《論語》且予之類是也。又未定之辭。《禮·檀弓》曾子曰:祖者,且也。且胡爲其不可以反宿。又又也。《詩·小雅》君子有酒,多且旨。又此也。《詩·周頌》匪且有且。《傳》非獨此處有此稼穡之事也。又姑且也。《詩·唐風》且以喜樂。又將也。《史記·項羽紀》范增謂項莊曰:若屬且爲所鹵。又苟且也。《莊子·庚桑楚》老子語南榮趎曰:與物且者,其身不容,焉能容人。《註》且者,姑與物爲雷同,而志不在也。又姓。宋且謹修,明且。俗誤讀苴。又通作俎。薦牲具。祭祀燕饗用之

【婆娑】娑”。1.舞貌。《诗·陈风·东门之枌》:“子仲之子,婆娑其下。”毛传:“婆娑,舞也。”汉王褒《四子讲德论》:“婆娑呕吟,鼓掖而笑。”明沉德符《野获编·礼部二·女神名号》:“按《曹娥碑》中所云媻娑,盖言巫降神时,按节而歌,比其舞貌也。”清陈维崧《西施玉峰公讌席上赠施校书》词:“阑花簌簌闻歌落,重趁拍,小婆娑。”邹荻帆《高粱叶上的诗》:“高粱穗结出红双喜,高粱叶子舞婆娑。”2.形容姿态优美。《秦併六国平话》卷上:“但见歌喉清亮,舞态婆娑。”明高濂《玉簪记·谭经》:“看镜中消息,素改婆娑。我把芳年虚度,老大蹉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