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石床平偶小留,青芒屦稳复闲游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白石床平偶小留 | 平仄:平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韵脚:下平十八尤 拼音: báishí chuángpíngǒuxiǎoliú |
青芒屦稳复闲游 | 平仄:平 平 仄 仄 仄 平 平 拼音: qīng máng jùwěnfùxián yóu |
白石床平偶小留,青芒屦稳复闲游释义
【白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旁陌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薄陌切,音帛。《說文》西方色也。隂用事,物色白。从入合二,二隂數也。《釋名》啓也。如水啓時色也。《爾雅·釋天》秋爲白藏。《疏》秋之氣和,則色白而收藏也。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》書繪之事,西方謂之白。《書·禹貢》冀州,厥土惟白壤。靑州,厥土白墳。又《禮·檀弓》殷人尚白。又《增韻》素也。潔也。《易·賁卦》白賁无咎。《註》其質素,不勞文飾也。又《說卦》巽爲白。《疏》風吹去塵,故潔白也。又明也。《禮·曾子問》當室之白。《註》謂西北隅得戸明者也。《荀子·正名篇》說不行,則白
【石床】1.供人坐卧的石制用具。《西京杂记》卷六:“魏襄王冢,皆以文石为槨……中有石牀,石屏风,婉然周正。”北魏郦道元《水经注·夷水》:“村人骆都少时到此室边採蜜,见一仙人坐石牀上,见都凝瞩不转。”《南史·宋纪上·武帝》:“帝素有热病……坐卧常须冷物,后有人献石牀,寝之,极以为佳,乃嘆曰:‘木牀且费,而况石耶!’即令毁之。”唐许浑《寄题南山王隐居》诗:“更忆前年醉,松花满石牀。”明王守仁《龙冈漫兴》诗之五:“白云晚忆归岩洞,苍蘚春应通石床。”2.钟乳水下滴而成的笋状凝积物。明李时珍《本草纲目·石一·殷孽》﹝附录﹞
【平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符兵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蒲兵切《正韻》蒲明切,音苹。《說文》平,語平舒也。《廣韻》平,正也。《增韻》平,坦也。《易·泰卦》无平不陂。又《廣韻》平,和也。《書·堯典》平章百姓。《傳》平和章明。《疏》和協顯明於百官之族姓。又成也。謂解恕和好也。《爾雅·釋詁》平,成也。《春秋·宣十五年》宋人及楚人平。《穀梁傳》平者,成也。善其量力而反義也。《註》各自知其力,不能相制,反共和之義。《左傳疏》平者,和也。言其先不平,而今始平。又治也。《書·大禹謨》地平天成。《傳》水土治曰平。《詩·小雅》原隰旣平。又治
【偶】《唐韻》五口切《韻會》語口切,音耦。凡數,雙曰偶,隻曰奇。《禮·郊特牲》鼎俎奇而籩豆偶,隂陽之義也。又《爾雅·釋詁》合也。《註》謂對合也。又牉合也。《賈誼·五餌》言偶人無時。《韓詩》言不失時,以偶爲牉合也。又《家語》聖人因時,以合偶男女。又儕輩曰偶。《前漢·黥布傳》率其曹偶,亡之江中。又適然也。《列子·楊朱篇》鄧析謂子產曰:鄭國之治偶耳,非子之功也。又俑也。象人曰偶,木土像亦曰偶。《史記·孟嘗君傳》木偶人謂土偶人。一作寓禺。《前漢·郊祀志》木寓龍。《史記·封禪書》木禺龍。同偶。別作,非。又姓。明洪武中,偶
【青芒屦】即青芒履。宋陆游《溪上》诗“单衣缝白紵,双屨织青芒”自注:“道家有青芒屨。”参见“青芒履”。
【稳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正韻》烏本切,溫上聲。《說文》蹂穀聚也。一曰安也。从禾,隱省。古通用安隱。又《字彙補》叶烏銑切,音偃。《蘇軾·垂雲亭詩》江山雖有餘,亭榭苦難穩。登臨不得要,萬象各偃蹇。
【复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房六切,音伏。《說文》往來也。《廣韻》返也。《書·舜典》如五器卒乃復。《傳》復,還也。《詩·小雅》言歸思復。又《韻會》答也。《書·說命》說復于王。又《韻會》白也。《禮·曲禮》願有復也。又《韻會》反命也。《周禮·天官》諸臣之復。《註》復,報也,反也。《疏》謂羣臣受王命,使臣行之訖,反報於王也。又招魂曰復。《禮·檀弓》復盡愛之道也。《註》復謂招魂,庶幾其精氣之反。又興復。《諸葛亮·出師表》興復漢室,還於舊都。又姓。《正字通》元有復見心。又州名。《隋書·地理志》後周置復州
【闲游】亦作“闲游”。闲暇时到外面随便游玩;闲逛。《金瓶梅词话》第一回:“所以这人不甚读书,终日闲游浪荡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