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衣与苍狗,怪装殊不一

白衣与苍狗,怪装殊不一

诗句读音
怪装殊不一平仄:仄 平 平 平 平
拼音: guàizhuāngshūbù yī
白衣与苍狗平仄:平 平 平 平 仄
拼音: bái yīyǔ|yù|yúcāng gǒu

白衣与苍狗,怪装殊不一释义

【怪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古壞切,乖去聲。《說文》異也。《增韻》奇也。《風俗通》怪者,疑也。《白虎通》異之言怪也。凡行之詭異曰怪。《中庸》索隱行怪。又狀貌之瑰異亦曰怪。《書·禹貢》鉛松怪石。又《莊子·逍遙遊》齊諧者,志怪者也。又氣變常,人妖物孽曰怪。《揚子·太經》怪分靑赤白黑黃,皆物怪也。又怪哉,驚歎之詞。又姓。《春秋元命苞》炎帝臣怪義。又通作傀。《周禮·春官·大司樂》大傀異烖。《註》傀猶怪也。舊音怪。俗遂作怪。又叶古僞切,音貴。《馬融·長笛賦》波散廣衍,實可異也。牚距劫遌,又足怪也。《易林》五心六

【装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側羊切,音莊。裝束也。又《玉篇》裹也。《前漢·陸賈傳》佗賜賈橐中裝,直千金。又《增韻》齎也。《史記·袁盎傳》悉以其裝齎置二石醇醪。又藏也。《孔稚圭·北山移文》牒訴倥傯裝其懷。又《廣韻》側亮切,音壯。《吳均·贈別詩》匕首直千金,七寶雕華裝。生離何用表,賴此持相餉。 《韻會》亦作。

【殊】《唐韻》市朱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慵朱切《正韻》尚朱切,音殳。《說文》死也。漢令曰:蠻夷長有罪,當殊之。《莊子·在宥篇》殊死者相望也。《註》廣雅曰:殊,斷也。司馬云決也。一曰誅也。《字林》云死也。《前漢·宣帝詔》赦殊死以下。又絕也。《前漢·宣帝詔》骨肉之親,粲而不殊。《師古註》粲,明也。殊,絕也。明於仁恩,不離絕也。《前漢·韓信傳》軍皆殊死戰。《師古註》殊,絕也。謂決意必死。又斷絕也。《左傳·昭二十三年》斷其後之木而弗殊。又傷而未絕也。《史記·蘇秦傳》齊大夫與蘇秦爭寵,使人刺蘇秦,不死,殊而走。又別也,異也。

【不一】1.不相同;不一样。《管子·禁藏》:“赦罪而不一,德虽厚,不誉者多。”晋陆机《豪士赋》:“夫立德之基有常,而建功之路不一。”明郎瑛《七修类稿·诗文一·各文之始》:“奏疏之名不一,曰上疏,曰上书,曰奏剳,曰奏状,曰奏议。”2.不统一;不专一。晋郭璞《省刑疏》:“夫法令不一,则人情惑;职次数改,则覬覦生。”宋苏轼《登州召还议水军状》:“至庆历二年,知州郭志高为诸处差来兵马,头项不一,军政不备。”明何景明《何子·严治》:“夫民心不一则散。”清平步青《霞外攟屑·格言·读书五失》:“夫为学之道,用志不能不一,用力不

【白衣】1.白色衣服。《吕氏春秋·孟秋》:“天子居总章左个,乘戎路,驾白骆,载白旂,衣白衣,服白玉。”《旧唐书·薛仁贵传》:“仁贵自恃驍勇,欲立奇功,乃异其服色,著白衣,握戟,腰鞬张弓,大呼先入,所向无前,贼尽披靡却走。”宋苏轼《和答庞参军》:“一见胜百闻,往鏖皋兰山,白衣挟三矢,趁此征辽年。”胡征《白衣女》:“我还不知道你的姓名,更记不清你那夜的容颜,只留下一个白衣的身影,在我深沉的忆念里。”2.古代平民服。因即指平民。亦指无功名或无官职的士人。《史记·儒林列传序》:“及竇太后崩,武安侯田蚡为丞相,絀黄、老、刑

【与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正韻》同與。《說文》賜予也。一勺爲与。《六書正譌》寡則均,故从一勺。(與)〔古文〕《廣韻》弋諸切《正韻》弋渚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演女切,音予。《說文》黨與也。《戰國策》是君以合齊與强楚。《註》與,黨與也。《管子·八觀篇》請謁得于上,則黨與成于下。又《廣韻》善也。《禮·禮運》諸侯以禮相與。又《增韻》及也。《易·說卦》是以立天之道,曰隂與陽。立地之道,曰柔與剛。立人之道,曰仁與義。又許也,從也。《論語》吾與點也。《管子·形勢解》鬼神助之,天地與之。又待也。《論語》歲不我與。又《博雅》如也。《前

【苍狗】青狗,天狗。古代以为不祥之物。《史记·吕太后本纪》唐司马贞述赞:“诸吕用事,天下示私。大臣葅醢,支孼芟夷。祸盈斯验,苍狗为菑。”明屠隆《昙花记·严公冤对》:“昔彭生枉死,黑豕人啼,如意酖亡,苍狗昼现。”2.唐杜甫《可叹》诗:“天上浮云似白衣,斯须改变如苍狗。”后因以比喻世事变幻无常。元袁桷《送牟景阳信州监征》诗之一:“世事不知苍狗变,机心端与白鸥眠。”明陈汝元《金莲记·同梦》:“嗟浮生谁不朽,早教人梦里悲苍狗。”陈三立《过随园故址》诗:“况今世变幻苍狗,屡闻窃国如分瓜。”参见“白衣苍狗”。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