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云红树路纡萦,古殿长廊次第行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白云红树路纡萦 | 平仄:平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拼音: bái yúnhóng shùlùyū yíng |
古殿长廊次第行 | 平仄:仄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韵脚:下平十一唐 拼音: 3diàncháng lángcì dìháng|xíng |
白云红树路纡萦,古殿长廊次第行释义
【白云】1.白色的云。《诗·小雅·白华》:“英英白云,露彼菅茅。”《庄子·天地》:“乘彼白云,至於帝乡。”《史记·封禅书》:“其夜若有光,昼有白云起封中。”唐苏颋《汾上惊秋》诗:“北风吹白云,万里渡河汾。”《文汇报》1983.10.12:“《蓬莱导游图》有幅照片,蓝天之下,白云之上,嵌着蓬莱阁主要建筑,似仙山又似蜃楼。”2.黄帝时掌刑狱之官。后用作刑官的别称。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》“黄帝云师云名”颜师古注引汉应劭曰:“黄帝受命有云瑞,故以云纪事也。由是而言,故春官为青云,夏官为縉云,秋官为白云,冬官为黑云,中官为
【红树】盛开红花之树。唐王建《调笑令》词:“红树,红树,燕语鶯啼日暮。”宋欧阳修《丰乐亭游春》诗:“红树青山日欲斜,长郊草色緑无涯。”2.指经霜叶红之树,如枫树等。唐韦应物《登楼》诗:“坐厌淮南守,秋山红树多。”元张可久《沉醉东风·秋夜旅思》曲:“青山去路长,红树西风冷。”典
【路】《唐韻》洛故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魯故切,音賂。《說文》道也。《註》徐鉉曰:道路,人各有適也。《釋名》路,露也。人所踐蹈而露見也。《周禮·夏官·合方氏》掌達天下之道路。《爾雅·釋宮》路,旅途也。《註》途卽道也。《又》一達謂之道路。《註》長道。又《爾雅·釋詁》路,大也。《詩·大雅》厥聲載路。《箋》是時聲音則已大矣。又車也。《詩·魏風》殊異乎公路。《傳》路,車也。《周禮·春官·巾車》王之五路。《註》王在焉曰路。《左傳·桓二年》大路越席。《註》大路,玉路,祀天車也。《疏》路訓大也。君之所在,以大爲號,門曰路
【纡萦】1.谓情意萦回难解。汉王粲《伤夭赋》:“淹徘徊以想像,心弥结而紆縈。”2.谓山水回环旋绕。《陈书·江总传》:“东西连跨,南北紆縈。”唐柳宗元《晋问》:“万工举斧以入,以求诸岩崖之欹倾,涧壑之紆縈。”宋叶适《塔头林君挽诗》:“之河绕浦各紆縈,结束楼臺稳更清。”明徐渭《元夕之辰偕友人集九里之天瓦寒泉二庵诗序》:“高则乱石偃拔,骇兽穿林;下则廻泉紆縈,惊虺入草。”
【古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公戸切《韻會》果五切《正韻》公土切,音鼓。《爾雅·釋詁》古,故也。《說文》从十,口。識前言者也。《徐鉉曰》十口所傳,是前言也。《玉篇》久也,始也。《書·堯典》曰若稽古帝堯。《詩·邶風》逝不古處。《前漢·藝文志》世歷三古。《孟康曰》伏羲上古,文王中古,孔子下古。又《禮·祭義》以祀天地、山川、社稷、先古。《註》先古,謂先祖也。又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》輪已庳,則於馬終古登阤也。《註》終古,猶言常也。又賁古,縣名。《前漢·地理志》益州郡賁古縣。又姓。《廣韻》周太王從邠適岐,稱古公,其後氏焉。
【殿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堂練切《正韻》蕩練切,音電。堂高大者。《初學記》《倉頡篇》殿,大堂也。商周以前,其名不載。按《史記·秦始皇本紀》始作前殿。《漢書》則有甘泉、函德、鳳凰、明光、臯門、麒麟、白虎、金華諸殿。歷代殿名或沿或革,惟魏之太極,自晉以降,正殿皆名之。《摯虞·決疑要註》其制有陛,右墄左平。平以文塼相亞次,墄者爲階級也。九錫之禮,納陛以登,謂受此陛以上殿。顏師古曰:古者屋高嚴。皆名爲殿,不必宮中。《前漢·黃霸傳》令郡國上計吏條對,有舉孝子者先上殿。《註》殿,丞相所坐屋也。今唯天子宸居稱殿。又重殿。
【长廊】张衡《西京赋》:“长廊广廡,途阁云蔓。”唐李涉《题开圣寺》诗:“长廊无事僧归院,尽日门前独看松。”宋寇準《夏日》诗:“日暮长廊闻燕语,轻寒微雨麦秋时。”
【次第】等第。《战国策·韩策一》:“子尝教寡人循功劳,视次第,今有所求,此我将奚听乎?”唐刘知几《史通·杂说上》:“以种类为篇章,持优劣为次第。”清李渔《慎鸾交·心归》:“你们三位的次第,是我辈品题出来的;如今我辈的次第,也要三位品题。”2.次序;顺序。《诗·大雅·行苇》“序宾以贤”汉郑玄笺:“谓以射中多少为次第。”金王若虚《<史记>辨惑一》:“次第明甚,不可乱也。”鲁迅《汉文学史纲要》第二篇:“《诗》之次第,首《国风》,次《雅》,次《颂》。”3.依次。《汉书·燕剌王刘旦传》:“及卫太子败,齐怀王又薨,旦自以次第
【行】《唐韻》戸庚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何庚切,音蘅。《說文》人之步趨也。《類篇》从彳从亍。《韻會》从彳,左步。从亍,右步也。左右步俱舉,而後爲行者也。《爾雅·釋宮》堂上謂之行,堂下謂之步。《釋名》行,伉也,伉足而前也。又《廣韻》適也,往也,去也。又《增韻》路也。《禮·月令》孟冬,其祀行。《註》行,在廟門外之西,爲軷壤,高二寸,廣五寸,輪四尺,設主軷上。又道也。《晉語》下有直言,臣之行也。又五行。《書·洪範》我聞在昔,鯀陻洪水,汨其五行。《韻會》五行,運于天地閒,未嘗停息,故名。又行人,官名。《廣韻》周有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