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闽英杰盛如林,安得三忠存至今
| 诗句 | 读音 |
|---|---|
| 安得三忠存至今 | 平仄:平 平 平 平 平 仄 平 拼音: āndé|děi|desān zhōngcúnzhì jīn |
| 八闽英杰盛如林 | 平仄:平 仄 平 平 平 平 平 拼音: bā mǐnyīng jiéshèng|chéngrú lín |
八闽英杰盛如林,安得三忠存至今释义
【安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於寒切,案平聲。《說文》靜也,从女,在宀下。《廣韻》徐也,止也。《書·堯典》欽明文思安安。《註》安安,自然性之也。《益稷》安汝止。《註》謂止於至善也。又寧也,定也。《書·臯陶謨》在知人,在安民。《齊語》其心安焉,不見異物而遷焉。又危之對也。《前漢·賈誼傳》置之安處則安,置之危處則危。又佚樂也。《禮·表記》君子莊敬日强,安肆日偸。《左傳·僖二十三年》懷與安實敗名。又《諡法》和好不爭曰安。又何也。《禮·檀弓》吾將安仰。《楚辭·天問》九天之際,安放安屬。又與焉同。《正字通》安之於
【得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正韻》多則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的則切,音德。《說文》行有所得也。《玉篇》獲也。《韻會》凡有求而獲皆曰得。又賦受亦曰得。《易·乾卦》知得而不知喪。《禮·曲禮》臨財毋苟得。《左傳·定九年》凡獲器用曰得,得用焉曰獲。《孟子》求則得之。又貪也。《論語》戒之在得。又《韻會》與人契合曰相得。《王褒·聖主得賢臣頌》聚精會神,相得益章。又得得,唐人方言,猶特地也。《全唐詩話》貫休入蜀,以詩投王建曰:一瓶一鉢垂垂老,千水千山得得來。又叶都木切,音篤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罪莫大於可欲,禍莫大於不知足,咎莫大於欲得
【三忠】三臣,三卿。
【存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徂尊切,音蹲。《爾雅·釋詁》存,在也,察也。《疏》書舜典,在璿璣玉衡,以齊七政。存卽在也。《易·繫辭》成性存存。《孟子》操則存,舍則亡。《禮·祭義》致愛則存。《註》孝子致極愛親之心,則若親之存也。又《說文》恤問也。《禮·王制》八十月告存。《集說》告猶問也,君每月使人致膳,告問存否也。又《月令》養幼少,存諸孤。又省也。《周禮·天官》大喪存奠彝。《註》欲見其所奠彝朝夕存省之意也。又叶昨先切,音前。《楚辭·遠遊》壹氣孔神兮,於中夜存。虛以待之兮,無爲之先。又叶匠鄰切,音秦
【至今】。《楚辞·九章·抽思》:“初吾所陈之耿著兮,岂至今其庸亡。”唐高适《燕歌行》:“君不见沙场征战苦,至今犹忆李将军。”刘半农《三十初度》诗:“三十岁,来的快!三岁唱的歌,至今我还爱。”
【八闽】省的别称。福建古为闽地。宋时始分为八个府、州、军,元代分为福州、兴化、建宁、延平、汀州、邵武、泉州、漳州八路,明代改八路为八府,清仍之,因有八闽之称。明何景明《题黄车驾画竹》诗:“八闽高士黄司马,平生好文兼爱画。”清黄遵宪《送女弟》诗:“过江入八闽,展转来海滨。”袁鹰《闽海情怀》:“有生以来,还没有机会到过福建,却对八闽景物怀有很深的感情。”典
【英杰】亦作“英桀”。1.才智杰出;英俊。《战国策·齐策三》:“小国英桀之士,皆以国事累君,诚説君之义,慕君之廉也。”《隋书·李密传》:“明公以英桀之才,而统驍雄之旅。”元关汉卿《五侯宴》第二折:“这孩儿仪容儿清秀,模样儿英杰。”2.才智杰出的人;英豪。《荀子·王制》:“贤不肖不杂,则英杰至。”唐崔璐《览皮先辈盛制因作十韵》:“在人为英杰,与国作禎符。”元傅若金《登楼》诗:“明时进用多英杰,迂腐深惭守一经。”清秋瑾《宝剑歌》:“死生一事付鸿毛,人生到此方英杰。”陈毅《延安花朝贺林老六旬大庆》诗:“三代风云齿颊寒,
【盛】《唐韻》氏征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時征切,音成。《說文》黍稷在器中,以祀者也。《書·泰誓》犧牲粢盛。《傳》黍稷曰粢,在器曰盛。《周禮·天官》甸師掌帥其屬,耕耨王藉,以共齍盛。《註》謂黍稷稻粱之屬,可盛簠簋者。又器名。《左傳·哀十三年》旨酒一盛。《註》一器也。《禮·喪大記》食粥於盛不盥。《註》謂今時杯杅也。又《廣韻》受也。《詩·召南》于以盛之,維筐及筥。《古今注》城者,盛也,所以盛受民物也。又成也。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》白盛。《註》盛之言成也。以蜃灰堊牆,所以飾成宮室。又盛服,嚴飾也。《左傳·宣二年》宣子
【如林】形容多。《诗·小雅·大明》:“殷商之旅,其会如林。”毛传:“如林,言众而不为用也。”《后汉书·郅恽传》:“故能获天地之应,剋商如林之旅。”三国魏李康《运命论》:“异人辐凑,猛士如林。”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