邦衡奏疏云中有,永叔诗章洛下傅
| 诗句 | 读音 | 
|---|---|
| 邦衡奏疏云中有 | 平仄:平 平 仄 平 平 平 仄 韵脚:上四十四有 拼音: bānghéng4shūyún zhōngyǒu|yòu  | 
| 永叔诗章洛下傅 | 平仄:仄 平 平 平 仄 仄 仄 韵脚:去十遇 拼音: yǒngshūshī zhāngluò xiàfù  | 
| 永叔诗章洛下傅 | 平仄:仄 平 平 平 仄 仄 仄 韵脚:去十遇 拼音: yǒngshūshī zhāngluò xiàfù  | 
邦衡奏疏云中有,永叔诗章洛下傅释义
【邦】〔古文〕邫《唐韻》博江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悲江切,音梆。《說文》國也。《周禮·天官》大宰掌邦之六典,以佐王治邦國。《註》大曰邦,小曰國。又《釋名》邦,封也。封有功于是也。《書·蔡仲之命》乃命諸王邦之蔡。又姓。《正字通》明有邦嚴。又叶卜工切,音崩。《詩·小雅》以畜萬邦,叶上訩。《又》保其家邦。叶上同。又《大雅》御于家邦。叶上恫,凡《詩》《易》邦字同此音。
【衡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戸庚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何庚切,音行。《書·舜典》同律度量衡。《前漢·律歷志》衡,平也。所以任權而均物,平輕重也。《荀子·禮論》衡誠懸矣,則不可欺以輕重。又《書·舜典》在璿璣玉衡,以齊七政。《傳》璣衡,王者正天文之器,可運轉者。《漢書註》衡謂渾天儀也。又樓殿邊欄楯也。《前漢·袁盎傳》百金之子不騎衡。又勺柄,龍頭也。《周禮·冬官·玉人》大璋、中璋九寸,邊璋七寸,衡四寸。又眉目之閒也。《蔡邕·釋誨》揚衡含笑。《左思·魏都賦》盱衡而誥。又斗之中央也。《前漢·天文志》衡殷南斗。又橫也。《前漢·法志》
【奏】〔古文〕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則切,諏去聲。進也,薦也。《書·舜典》敷奏以言。《詩·小雅》以奏膚公。又樂一更端曰奏,故九成謂之九奏。《周禮·春官》九奏乃終,謂之九成。《詩·小雅》樂具入奏。《禮·樂記》節奏合以成文。《註》節謂曲節,奏謂動作。《漢書》作族。《嚴安傳》調五聲,使有節族。又類。《晉法》召王公以一尺奏,王公以下用一尺版。又人臣言事章疏曰奏。《前漢·汲黯傳》上嘗坐武帳,黯前奏事。又與腠通。《儀禮·公食大夫禮》載體進奏。《註》奏,謂牲體皮膚之理也。又與輳湊通。《前漢·成帝紀》帝帥羣臣,橫大河
【疏】《唐韻》所菹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山於切《正韻》山徂切,音梳。《說文》通也。本作。今作疏。《禮·樂記》淸廟之瑟,朱絃而疏越。《註》越,瑟底孔也。畫疏之,使聲遲也。《疏》疏,通也。使兩頭孔相連而通,孔小則聲急,孔大則聲遲。《經解》疏通知遠。又遠也。《詩·大雅》予曰有疏附。《傳》率下親上曰疏附。《箋》疏附,使疏者親也。《禮·曲禮》夫禮者,所以定親疏。又麤也。《詩·大雅》彼疏斯粺。《箋》疏,麤也。謂糲米也。《禮·玉藻》客飧,主人辭以疏。《註》飧者,美主人之食也。疏之言麤也。又《郊特牲》疏布之尚,反女功之始也。又分也
【云中】之中,高空。常用指传说中的仙境。《楚辞·九歌·云中君》:“灵皇皇兮既降,猋远举兮云中。”王逸注:“云中,云神所居也。”《乐府诗集·相和歌辞四·王子乔》:“王子乔,参驾白鹿云中遨。”宋柳永《玉蝴蝶》词:“云中鼓吹,游徧蓬莱。”2.高耸入云的山上。喻尘世外。宋严参《沁园春·自适》词:“吾应有,云中旧隐,竹里柴扉。”3.比喻朝廷。明高启《寓感》诗之十六:“蜀琴有奇纹,本是枯桐枝……曾持荐黄帝,云中奏《咸池》。”4.古郡名。原为战国赵地,秦时置郡,治所在云中县(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)。汉代辖境较小。有时泛指边关。《
【有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云久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云九切,音友。《說文》不宜有也。《春秋傳》曰:日月有食之。从月又聲。《九經字樣》有,从月。从冃,譌。又《玉篇》不無也。《易·大有疏》能大所有。又《繫辭》富有之謂大業。又《詩·商頌》奄有九有。《傳》九有,九州也。又《左傳·桓三年》有年。《註》五穀皆熟書有年。又《玉篇》果也,得也,取也,質也,寀也。又姓。《論語》有子。《註》孔子弟子有若。又《集韻》尤救切。與又通。《書·堯典》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。《詩·邶風》不日有曀。《註》有,又也。又《韻補》叶羽軌切。《前漢·敘
【永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正韻》于憬切,音栐。《說文》水長也。象水巠理之長。《詩·周南》江之永矣。又《爾雅·釋詁》遠也,遐也。《揚子·方言》凡施于衆長謂之永。《書·大禹謨》萬世永賴。《詩·周頌》永觀厥成。又州名。《韻會》唐置以二水名。又姓。《列仙傳》有永石公。又《集韻》《正韻》與詠同。《書·舜典》詩言志,歌永言。《傳》謂歌詠其義,以長其言也。音詠。又如字。
【诗章】诗篇。《晋书·儒林传·徐邈》:“帝宴集酣乐之后,好为手詔诗章以赐侍臣。”明朱升《行枢密院判官邓公勋德颂》:“戍将承德,请作诗章,刻之县斋,以传无疆。”魏巍《谁是最可爱的人·依依惜别的深情》:“打开来,都是赠给志愿军的送行诗章。”2.诗的章节。《诗刊》1977年第9期:“开始两节,可以说是‘定场诗’,给以下六个诗章定下了音调。”典
【洛下】1.指洛阳城。南朝梁刘令娴《祭夫徐悱文》:“调逸许中,声高洛下。”宋苏轼《次韵刘景文周次元寒食同游西湖》:“山西老将诗无敌,洛下书生语更妍。”明王世贞《明佐游梁无资作歌见援聊此奉复》诗:“吾家弱弟惭小落,洛下东西两间屋。”2.复姓。汉代有洛下閎。见《汉书·公孙弘卜式儿宽传赞》。
【傅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方遇切,音付。師傅,官名。古者天子有太師,大傅,太保,爲三公。傅,傅之德義也。《詩·大雅》王命傅御,遷其私人。《箋》傅御者,貳王治事,謂冢宰也。《禮·文王世子》立太傅,少傅以養之。又同付。《史記·夏本紀》興人徒以傅土。《註》索隱曰:傅卽付也,謂付功屬役之事。又姓。又《正韻》芳無切。同敷。也。《前漢·文帝紀》傅納以言。《註》師古曰:傅讀曰敷,其言,而納用之。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符遇切,音附。近也。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》刺兵同强,舉圍欲重重欲傅人,傅人則密。《註》傅,近也。密,審也。又至也
【永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正韻》于憬切,音栐。《說文》水長也。象水巠理之長。《詩·周南》江之永矣。又《爾雅·釋詁》遠也,遐也。《揚子·方言》凡施于衆長謂之永。《書·大禹謨》萬世永賴。《詩·周頌》永觀厥成。又州名。《韻會》唐置以二水名。又姓。《列仙傳》有永石公。又《集韻》《正韻》與詠同。《書·舜典》詩言志,歌永言。《傳》謂歌詠其義,以長其言也。音詠。又如字。
【诗章】诗篇。《晋书·儒林传·徐邈》:“帝宴集酣乐之后,好为手詔诗章以赐侍臣。”明朱升《行枢密院判官邓公勋德颂》:“戍将承德,请作诗章,刻之县斋,以传无疆。”魏巍《谁是最可爱的人·依依惜别的深情》:“打开来,都是赠给志愿军的送行诗章。”2.诗的章节。《诗刊》1977年第9期:“开始两节,可以说是‘定场诗’,给以下六个诗章定下了音调。”典
【洛下】1.指洛阳城。南朝梁刘令娴《祭夫徐悱文》:“调逸许中,声高洛下。”宋苏轼《次韵刘景文周次元寒食同游西湖》:“山西老将诗无敌,洛下书生语更妍。”明王世贞《明佐游梁无资作歌见援聊此奉复》诗:“吾家弱弟惭小落,洛下东西两间屋。”2.复姓。汉代有洛下閎。见《汉书·公孙弘卜式儿宽传赞》。
【傅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方遇切,音付。師傅,官名。古者天子有太師,大傅,太保,爲三公。傅,傅之德義也。《詩·大雅》王命傅御,遷其私人。《箋》傅御者,貳王治事,謂冢宰也。《禮·文王世子》立太傅,少傅以養之。又同付。《史記·夏本紀》興人徒以傅土。《註》索隱曰:傅卽付也,謂付功屬役之事。又姓。又《正韻》芳無切。同敷。也。《前漢·文帝紀》傅納以言。《註》師古曰:傅讀曰敷,其言,而納用之。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符遇切,音附。近也。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》刺兵同强,舉圍欲重重欲傅人,傅人則密。《註》傅,近也。密,審也。又至也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