半含惆怅闲看绣,一朵梨花压象床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一朵梨花压象床 | 平仄:平 仄 平 平 平 仄 平 拼音: yīduǒ2huā1|4xiàng chuáng |
半含惆怅闲看绣 | 平仄:仄 平 平 仄 平 平 仄 拼音: bànhánchóu chàngxiánkàn|kānxiù |
半含惆怅闲看绣,一朵梨花压象床释义
【一】〔古文〕弌《唐韻》《韻會》於悉切《集韻》《正韻》益悉切,漪入聲。《說文》惟初大始,道立於一。造分天地,化成萬物。《廣韻》數之始也,物之極也。《易·繫辭》天一地二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道生一,一生二。又《廣韻》同也。《禮·樂記》禮樂政,其極一也。《史記·儒林傳》韓生推詩之意,而爲內外傳數萬言,其語頗與齊魯閒殊,然其歸一也。又少也。《顏延之·庭誥文》選書務一不尚煩密。《何承天·答顏永嘉書》竊願吾子舍兼而遵一也。又《增韻》純也。《易·繫辭》天下之動貞夫一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天得一以淸,地得一以寧,神得一以靈,谷得一以
【朵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丁果切《集韻》都果切,音埵。《說文》樹木垂朵朵也。《集韻》本作朶。亦作。又動也。《易·頤卦》觀我朶頤。又花朶也。《杜甫·趨新津北橋樓詩》白花檐外朵,靑柳檻前梢。又《宋儀衞志》殿之東西曰朵殿。又鹵簿用骨朵,以骨飾之,或範金爲之。《輟耕錄》骨朵,讀若脈都。又《雞肋編》以手捉物謂之朵,以手引小兒亦謂之朵。(朶)同朵。
【花】〔古文〕蘤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正韻》呼瓜切,音譁。《正字通》草木之葩也。《歐陽修·花品序》洛陽人稱花曰某花某花,稱牡丹則直曰花。又地名。《廣州志》南海縣有花田。又姓。唐有花驚定。《杜甫詩》成都猛將有花卿。《通志·氏族略》宋有尚書郞花尹。又《韻補》音訶。《棗據詩》延首觀神州,廻晴盻曲阿。芳林挺修榦,一歲再三花。 《說文》本作華。榮也。从艸,鄭氏曰:,象華葉垂敷之形,亏象蔕萼也。《唐韻古音》按花字,自南北朝以上不見于書,晉以下書中閒用花字,或是後人攺易。唯《後漢書·李諧·述身賦》曰:樹先春而動色,草迎歲而發花。
【压】《廣韻》烏甲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乙甲切,音鴨。《說文》壞也,笮也,塞補也。一曰鎭壓。《唐書·柳仲郢傳》仲郢爲京兆尹,政號嚴明。爲河南尹,以寬惠爲政,或言不類京師時。仲郢曰:輦轂之下,彈壓爲先。郡邑之治,惠愛爲本。又《集韻》益涉切,音嬮。伏也,合也。又諾協切,音。一指按也。又於豔切。通作厭。足也,疾惡也。《前漢·叔孫通傳》朕甚壓苦之。 或作厭饜。
【象床】亦作“象牀”。象牙装饰的床。《战国策·齐策三》:“孟尝君出行国,至楚,献象床。”鲍彪注:“象齿为床。”南朝宋鲍照《代白紵舞歌辞》之二:“象牀瑶席镇犀渠,雕屏匼匝组帷舒。”唐李贺《恼公》诗:“象床缘素柏,瑶席卷香葱。”《剪灯馀话·洞天花烛记》:“自非女与壻对坐象床,断不能辨其孰为新妇也。”
【半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博漫切,般去聲。《說文》物中分也。从八从牛。牛爲物大,可以分也。《易·繫辭》思過半矣。《禮·學記》不善學者,師勤而功半。《韓非子·內儲篇》疑也者,以爲可者半,不可者半。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普半切,音泮。大片也。《前漢·李陵傳》令軍士人持二升糒,一半冰。《註》師古曰:半,讀曰判。判,大片也。又《韻補》叶眠切,音鞭。《道藏謌》遊雲落太陽,颰景凌三天。千秋似淸旦,萬歲猶日半。
【含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胡男切,音涵。《說文》嗛也。《廣韻》銜也。《莊子·馬蹄篇》含哺而熙。又《禮·月令》羞以含桃,先薦寢廟。《註》含桃,櫻桃也。《釋文》含,亦作函。一說鸎鳥所含,故亦名鸎桃。又《正韻》包也,容也。《易·坤卦》含弘光大,品物咸亨。又《文言》含萬物而化光。《書·盤庚》惟爾含德。又《後漢·梁鴻詩》麥含含兮方秀。《註》含含,麥盛貌。又《廣韻》《集韻》胡紺切,涵去聲。《廣韻》本作琀。《集韻》通作唅。《禮·檀弓》邾婁考公之喪,徐君使容居來弔含。《疏》含,以玉實口也。《春秋·文五年》王使榮叔歸
【惆怅】因失意或失望而伤感、懊恼。《楚辞·九辩》:“廓落兮,羇旅而无友生;惆悵兮,而私自怜。”晋陶潜《归去来兮辞》:“既自以心为形役,奚惆悵而独悲。”唐韦瓘《周秦行纪》:“共道人间惆悵事,不知今夕是何年。”宋苏轼《梦中绝句》:“落英满地君不见,惆悵春光又一年。”明陆采《怀香记·缄书愈疾》:“心惆悵,把佳期翻为灾瘴。”巴金《春》十五:“他惆怅地在觉民的窗下徘徊一阵,觉得没有趣味,一个人寂寞地走了。”2.惊叹。唐杜甫《丹青引赠曹将军霸》:“至尊含笑催赐金,圉人太僕皆惆悵。”仇兆鳌注引申涵光曰:“‘圉人太僕皆惆悵’,讶
【绣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息救切,音秀。《說文》五采備也。《釋名》繡,修也,文修修然也。《書·益稷》黼黻絺繡。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》畫繢之事,五采備,謂之繡。又姓。《姓氏急就篇》漢有繡君實。又《集韻》先彫切,音蕭。《類篇》綺屬。《詩·唐風》素衣朱繡。《箋》繡,當爲綃。《韻補》當讀如肖。漢典考證:〔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》畫繢之事,五采備,爲之繡。〕 謹照原文爲之改謂之。 考證:〔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》畫繢之事,五采備,爲之繡。〕 謹照原文爲之改謂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