半酣方嵬峨,假寐忽咍台

半酣方嵬峨,假寐忽咍台

诗句读音
半酣方嵬峨平仄:仄 平 平 平 平
拼音: bànhānfāngwéi é
假寐忽咍台平仄:仄 仄 平 平
拼音: jiǎ mèihūhāi tái

半酣方嵬峨,假寐忽咍台释义

【半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博漫切,般去聲。《說文》物中分也。从八从牛。牛爲物大,可以分也。《易·繫辭》思過半矣。《禮·學記》不善學者,師勤而功半。《韓非子·內儲篇》疑也者,以爲可者半,不可者半。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普半切,音泮。大片也。《前漢·李陵傳》令軍士人持二升糒,一半冰。《註》師古曰:半,讀曰判。判,大片也。又《韻補》叶眠切,音鞭。《道藏謌》遊雲落太陽,颰景凌三天。千秋似淸旦,萬歲猶日半。

【酣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胡甘切,音邯。《說文》酒樂也。《徐曰》飮洽也。《玉篇》樂酒也,不醉也。《書·伊訓》酣歌于室。《傳》樂酒曰酣。《戰國策》平原君乃置酒,酒酣起前,以千金爲魯連壽。《韻會》俗作呼甘切者,非。又《集韻》呼紺切,音顑。飮酒未旣也。

【方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府良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分房切,音芳。《說文》倂船也。象兩舟省總頭形。或从水作汸。《詩·周南》江之永矣,不可方思。《傳》方,泭也。《釋文》小筏曰泭。《爾雅·釋水》大夫方舟。《註》倂兩船。《史記·酈食其傳》方船而下。《註》謂船也。又《易·坤卦》六二直方大。《註》地體安靜,是其方也。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》圜者中規,方者中矩。《淮南子·天文訓》天道曰圓,地道曰方。方者主幽,圓者主明。又《易·觀卦》君子以省方觀民設敎。《疏》省視萬方。《詩·大雅》監觀四方。《周禮·天官·冢宰》辨方正位。《註》別四方。《

【嵬峨】”。

【假寐】谓和衣打盹。《诗·小雅·小弁》:“假寐永叹,维忧用老。”郑玄笺:“不脱冠衣而寐曰假寐。”高亨注:“假寐,不脱衣帽打盹。”汉应瑒《正情赋》:“还幽室以假寐,固展转而不安。”唐谷神子《博异志补编·李全质》:“假寐于沂州城横门东庭前。”《古今小说·杨思温燕山逢故人》:“思温认得是故乡之人,感慨情怀,闷闷不已,因而困倦,假寐片时。”巴金《家》九:“觉慧定睛望着这个在假寐中的老人。”

【忽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呼骨切,音笏。《說文》忘也。忽忽不省事也。《晏子春秋·齊役者歌》忽忽矣,若之何。又《廣韻》倏忽也。《爾雅·釋詁》盡也。《註》忽然盡貌。《左傳·文五年》臯陶庭堅,不祀忽諸。又滅也。《詩·大雅》是絕是忽。《傳》忽,滅也。又《集韻》輕也。一蠶爲一忽,十忽爲一絲。《劉德曰》忽,蜘蛛網也。又慢忽也。《後漢·崔駰傳》公愛班固而忽崔駰。又忽荒,空無著也。《賈誼·服賦》寥廓忽荒兮,與道翱翔。又姓。明有忽忠,忽明。又通作曶。《前漢·揚雄傳》時人皆曶之。《註》與忽同。又仲忽,人名。《前漢·古今

【咍台】睡觉打鼾声。南朝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雅量》:“许(许璪)上牀便咍臺大鼾。”徐震堮校笺:“咍臺,睡息声。”宋陆游《游山》诗:“酒市拥途观嵬峨,僧庐借榻寄咍臺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