班扬名甚盛,嵇阮逸相须

班扬名甚盛,嵇阮逸相须

诗句读音
嵇阮逸相须平仄:平 仄 仄 平 平
拼音: jī ruǎnyìxiāng xū
班扬名甚盛平仄:平 平 平 平 平
韵脚:下平十四清
拼音: bān yáng2shèn|shénshèng|chéng

班扬名甚盛,嵇阮逸相须释义

【嵇阮】三国魏嵇康与阮籍的并称。两人诗文齐名,皆以嗜酒、孤高不阿著称。南朝梁刘勰《文心雕龙·时序》:“於时正始餘风,篇体清澹,而嵇、阮、应、繆,并驰文路矣。”唐杜甫《有怀台州郑十八司户》诗:“夫子嵇阮流,更被时俗恶。”宋苏辙《林笋》诗:“嵇阮欲来从我饮,开门一笑亦逢迎。”清方文《穷冬六咏》之一:“生来嵇阮性,麯蘖助天机。”

【逸】〔古文〕《廣韻》夷質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弋質切,音佚。《廣韻》失也,過也。《書·盤庚》予亦拙謀作乃逸。《註》過失也。又《廣韻》奔也,縱也。《左傳·成二年》馬逸不能止。又《成十六年》乃逸楚囚。《註》縱之也。又《正韻》隱也,遁也。《論語》舉逸民。又逸逸,往來次第也。《詩·小雅》舉醻逸逸。又《韻會》通作佚。《孟子》遺佚而不怨。又與軼通。《史記·管晏傳》贊論其軼事。

【相须】需”。互相依存;互相配合。《诗·小雅·谷风》“习习谷风,维风及雨”毛传:“风雨相感,朋友相须。”汉王充《论衡·无形》:“人禀气於天,气成而形立,形命相须,以致终死。”南朝梁刘勰《文心雕龙·丽辞》:“夫心生文辞,运裁百虑,高下相须,自然成对。”《明史·流贼传·李自成》:“自成善攻,汝才善战,两人相须若左右手。”谢觉哉《不惑集·冷和热》:“冷和热是相需为用的,是统一性的对立面。”2.相互等待。《汉书·王莽传中》:“羣公奏请募吏民人马布帛绵,又请内郡国十二买马,发帛四十五万匹,输长安,前后毋相须。”颜师古注:“

【班扬】1.犹宣扬。汉陈琳《为袁绍檄豫州文》:“广宣恩信,班扬符赏。”三国魏吴质《在元城与魏太子笺》:“奉遵科教,班扬明令。”2.汉班固和扬雄的并称,二人以擅辞赋著名。南朝宋王僧达《祭颜光禄文》:“义穷几彖,文蔽班扬。”唐杜甫《哭台州郑司户苏少监》诗:“班扬名甚盛,嵇阮逸相须。”明张居正《祭秦白崖先生文》:“揖班扬,掩陆谢。”沉德镛《杜子美诞生一千二百五十周年纪念赋此以申私仰》诗:“异代班扬原并驾,旧时高李共登臺。”

【名】《唐韻》武幷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彌幷切《正韻》眉兵切,音詺。《說文》自命也。从口从夕。夕者,冥也。冥不相見,故以口自名。《玉篇》號也。《廣韻》名字也。《春秋·說題》名,成也。《左傳·桓六年》九月丁卯,子同生,公問名于申繻。對曰:名有五,有信,有義,有象,有假,有類。又自呼名也。《禮·曲禮》父前子名,君前臣名。又呼人之名也。《禮·曲禮》國君不名卿老世婦。又名譽也。《易·乾卦》不易乎世,不成乎名。又《春秋·說題》名,大也。《書·武成》告于皇天后土,所過名山大川。《疏》山川大,乃有名,名大互言之耳。又名號也。《儀

【甚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時鴆切,音任。《說文》尤安樂也。《廣韻》劇過也。《韻會》尤也,深也。《易·繫辭》其道甚大,百物不廢。《詩·小雅》彼譖人者,亦已大甚。《淮南子·修務訓》由此觀之,則聖人之憂勞百姓甚矣。又《唐韻》常枕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食荏切《正韻》食枕切,音忍。義同。《潘岳·關中詩》主憂臣勞,孰不祇懍。愧無獻納,尸素以甚。叶上寢稔。

【盛】《唐韻》氏征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時征切,音成。《說文》黍稷在器中,以祀者也。《書·泰誓》犧牲粢盛。《傳》黍稷曰粢,在器曰盛。《周禮·天官》甸師掌帥其屬,耕耨王藉,以共齍盛。《註》謂黍稷稻粱之屬,可盛簠簋者。又器名。《左傳·哀十三年》旨酒一盛。《註》一器也。《禮·喪大記》食粥於盛不盥。《註》謂今時杯杅也。又《廣韻》受也。《詩·召南》于以盛之,維筐及筥。《古今注》城者,盛也,所以盛受民物也。又成也。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》白盛。《註》盛之言成也。以蜃灰堊牆,所以飾成宮室。又盛服,嚴飾也。《左傳·宣二年》宣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