半夜逾城景象虚,雪山深处觜卢都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半夜逾城景象虚 | 平仄:仄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韵脚:上平九魚 拼音: bàn yèyú2jǐng xiàngxū |
雪山深处觜卢都 | 平仄:仄 平 平 仄 平 平 平 拼音: xuě shānshēn chùzī|zuǐlú dōu |
半夜逾城景象虚,雪山深处觜卢都释义
【半夜】1.一夜的一半。唐皎然《宿山寺寄李中丞洪》诗:“从他半夜愁猿惊,不废此心长杳冥。”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九回:“今日同这二位混,混了半夜,好容易脸不红了。”巴金《灭亡》第五章:“那伸直的道路经过了半夜的安息之后,现在又开始向人们诉说它底被人践踏的命运。”2.夜里十二点左右,也泛指深夜。唐王维《扶南曲歌词》之四:“入春轻衣好,半夜薄妆成。”宋苏轼《过莱州雪后望三山》诗:“黄昏风絮定,半夜扶桑开。”冯德英《苦菜花》第四章:“半夜里,姜永泉接到情报:敌人离此不远了。”
【逾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羊朱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容朱切《正韻》雲俱切,音俞。《玉篇》越也,遠也,進也。《書·禹貢》逾于洛。又《秦誓》日月逾邁。 《正韻》或作踰、隃。
【城】《唐韻》是征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時征切,音成。內曰城,外曰郭。《釋名》城,成也。一成而不可毀也。《古今注》盛也,盛受國都也。《淮南子·原道訓》夏鯀作三仞之城。一曰黃帝始立城邑以居。《白虎通》天子曰崇城。《史記·始皇本紀》帝築萬里長城。《前漢·元帝紀》帝初築長安城。城南爲南斗形,城北爲北斗形,因名斗城。又諸侯僭侈,建城踰制,謂之產城,若生子長大之義。《司馬法曰》攻城者,攻其所產。又《唐·李肇·國史補》元日冬至,大朝會,百官已集,宰相後至,列燭多至數百炬,謂之火城。《王禹偁·待漏院記》北闕向曙,東方未明
【景象】亦作“景像”。1.犹迹象。2.形状,形象。《后汉书·西羌传·羌无弋爰剑》:“羌人云爰剑初藏穴中,秦人焚之,有景象如虎,为其蔽火,得以不死。”3.景色;现象;状况。《敦煌变文集·八相变》:“今晨殿下散闷闲游,驾幸南门,见何景像?”唐郑谷《中年》诗:“漠漠秦云澹澹天,新年景象入中年。”《古今小说·蒋兴哥重会珍珠衫》:“晴云、暖雪两个丫头,一力劝主母在前楼去看看街坊景象。”秦牧《艺海拾贝·“果王”的美号》:“在世界文学史上,在中国文学史上,我们看到的是群峰屹立的景象。”
【虚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朽居切《集韻》《正韻》休居切,音噓。空虛也。又《易·繫辭傳》周流六虛。《註》六虛,六位也。《疏》位本無體,因爻始見,故稱虛也。又《大戴禮》虛土之人大。《註》虛,縱也。又孤虛。《史記·龜筴傳》日辰不全,故有孤虛。又星名。《書·堯典》宵中星虛。又姓。《通志·氏族略》虛氏。見《姓苑》。又虛無,山名。《顏氏家訓》柏人城東有一孤山,或呼爲虛無山。又《廣韻》去魚切,音祛。《說文》大丘也。《集韻》古者九夫爲井,四井爲邑,四邑爲丘,丘謂之虛。又地名。《春秋·桓十二年》會宋公于虛。《註》宋地。又水名。《前漢
【雪山】1.积雪的山。北周庾信《周大将军瑯邪定公司马裔墓志铭》:“藏兵九地,置剑千家,雪山埋马,冰河陷车。”唐柳宗元《行路难》诗之三:“美人四向迴明璫,雪山冰谷晞太阳。”周赤萍《在昆仑山中》:“太阳也露了脸,雪山反射出的银光闪漾着。”2.山名。原指印度北部喜马拉雅诸山,传说释迦牟尼成道前曾在此苦行。后借指佛教圣地或僧侣住地。《艺文类聚》卷七六引南朝梁简文帝《相宫寺碑》:“雪山忍辱之草,天宫陁树之花,四照芬吐,五衢异色。”唐鲍溶《怀惠明禅师》诗:“雪山世界此凉夜,宝月独照琉璃宫。”元郑廷玉《忍字记》第二折:“我我我
【卢都】鼓翘貌。表示不满。元无名氏《杀狗劝夫》第一折:“他那厢吃的醉醺醺,我这里嘴卢都,喑喑的纳闷。”明徐渭《读易园诗应一仕人之索》诗:“为园读《易》几卢都,《归藏》《连山》尽野狐。”清李渔《意中缘·挑帘》:“为甚的手慌张,将绣幔挑;口卢都,把夫人叫;假相知不避嫌,甚通家来脱套。”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