斑衣盭绶两光辉,和气融融洽孝慈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和气融融洽孝慈 | 平仄:平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拼音: hé qìróng róngqiàxiào cí |
斑衣盭绶两光辉 | 平仄:平 平 仄 仄 平 平 拼音: bān yīlì shòuliǎngguānghuī |
斑衣盭绶两光辉,和气融融洽孝慈释义
【和气】1.古人认为天地间阴气与阳气交合而成之气。万物由此“和气”而生。《老子》:“万物负阴而抱阳,冲气以为和。”《韩非子·解老》:“孔窍虚,则和气日入。”唐刘商《金井歌》:“文明化合天地清,和气氤氲孕至灵。”宋王安石《次韵和甫春日金陵登台》之一:“万物已随和气动,一樽聊与故人来。”2.引申指能导致吉利的祥瑞之气。汉王充《论衡·讲瑞》:“瑞物皆起和气而生。”《朱子语类》卷一○六:“自古救荒只有两説:第一是感召和气,以致丰穰;其次只有储蓄之计。”明杨慎《词品·雪辞》:“满天和气,太平有象。”3.温和的气度。《礼记·
【融融】亦作“螎螎”。1.和乐;恬适。《左传·隐公元年》:“大隧之中,其乐也融融!”杜预注:“融融,和乐也。”明方孝孺《游清泉山记》:“琴音与风声相和,抑扬徐疾,琮琤澎湃,心融融如有得。”丁玲《团聚》:“在冬天,尤其是有着一点热茶,更加上有几个大芋头在热炭中煨着的时候,是颇有着一种家庭的融融之乐的。”2.和暖;明媚。南朝宋鲍照《采桑》诗:“蔼蔼雾满闺,融融景盈幕。”唐张籍《春日行》:“春日融融池上暖,竹牙出土兰心短。”《醒世恒言·郑节使立功神臂弓》:“轻烟淡淡,数声啼鸟落花天;丽日螎螎,是处緑杨芳草地。”冰心《再
【洽】《唐韻》侯夾切《集韻》轄夾切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胡夾切,音狹。和也,合也。《詩·小雅》洽比其鄰。又霑也。《書·大禹謨》好生之德,洽于民心。《正義》洽,謂沾漬優渥,洽于民心,言潤澤多也。又《後漢·杜林傳》京師士大夫咸推其博洽。《註》洽,徧也。又《爾雅·釋天》太歲在未曰協洽。又《集韻》葛合切,音閤。水名。亦作郃。《詩·大雅》在洽之陽。又《韻補》叶胡急切,音覡。《傅遐皇初頌》歌九功,舞八佾,鴻澤普,皇恩洽。又叶胡頰切,音協。《顏延之·赭白馬賦》武義粵其肅陳,文敎迄巳優洽。泰階之平可升,興王之軌可接。漢典考證:〔《後
【孝慈】1.对尊长孝敬,对下属或后辈慈爱。《论语·为政》:“临之以庄则敬,孝慈则忠。”朱熹集注:“孝於亲,慈於众,则民忠於己。”《逸周书·官人》:“父子之间,观其孝慈;兄弟之间,观其和友。”唐白居易《和答诗·和阳城驿》:“乡人化其风,少长皆孝慈。”清戴名世《李烈妇传》:“元焕死,而女上有舅姑,下有子女各一,其责皆在女。奈何殉硜硜之节而昧孝慈之义乎?”2.指孝慈之道。《礼记·礼运》:“礼行於祖庙,而孝慈服焉。”孔颖达疏引王肃曰:“孝慈之道,为远近所服也。”3.孝友。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:“舜顺适不失子道,兄弟孝慈。”
【斑衣】贲骑士着的虎纹单衣。《史记·司马相如列传》“被豳文,跨野马”裴駰集解引晋郭璞曰:“著斑衣”。司马贞索隐引文颖曰:“著斑文之衣。《舆服志》云‘虎賁骑被虎文单衣’,单衣即此斑文也。”2.彩衣。亦指服彩衣。《南史·张裕传》:“﹝张嵊﹞少敦孝行,年三十餘,犹斑衣受稷(张稷)杖。”宋张元干《满庭芳》词:“满泛椒觴献寿,斑衣侍,云母分屏。”明陈汝元《金莲记·射策》:“锦衣舞处更筹晚,更舞斑衣欢笑好,靖忠猷,佐圣朝。”清顾炎武《与李湘北书》:“俾得归供菽水,入侍刀圭。则此一日之斑衣,即终身之结草矣。”参见“斑衣戏彩”。
【盭绶】的印绶。色黄而近绿,因用荩草染制,故名。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》:“诸侯王,高帝初置,金璽盭綬。”颜师古注引晋灼曰:“盭,草名也,出琅邪平昌县,似艾,可染緑,因以为綬名也。”宋葛立方《韵语阳秋》卷十:“杨妃专宠帝室,金印盭綬,宠徧於銛釗;象服鱼轩,荣均於秦虢。”
【两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正韻》良獎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里養切,良上聲。《說文》再也。《易·繫辭》兼三才而兩之。又《玉篇》匹耦也。《周禮·天官·大宰之職》以九兩繫邦國之民。《註》兩猶耦也,所以協耦萬民,聯繫不散,有九事也。又《韻會》匹也。《左傳·閔二年》重錦三十兩。《註》三十匹也。又車數曰兩。《後漢·吳祐傳》載之兼兩。《註》車有兩輪,故稱兩。又《玉篇》二十四銖爲兩。又《雞林類事》四十曰麻兩。又《史記·平準書》更鑄四銖錢,其文爲半兩。又《南史·齊和帝紀》百姓及朝士皆以方帛塡胸,名曰假兩。又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力讓
【光】〔古文〕炗《唐韻》古黃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姑黃切,廣平聲。《說文》从火在人上。本作灮,今作光。《徐曰》光明意也。《易·需卦》有孚光亨。《程傳》有孚則能光明而亨通。《正韻》輝光,明耀華彩也。又《集韻》太歲在辛曰重光。又諡法,能紹前業曰光。又姓。《廣韻》田光後,秦末子孫避地,以光爲氏。晉有光逸。又《集韻》古曠切,廣去聲。飾色也。或作。
【辉】《廣韻》許歸切《集韻》呼韋切,音揮。《集韻》光也。火之光也。 《說文》作煇。zdic.net漢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