饱参要具正法眼,切忌错下将无同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饱参要具正法眼 | 平仄:仄 平 平 仄 平 仄 仄 韵脚:上二十六產 拼音: bǎo cānyào jùzhèng fǎyǎn |
切忌错下将无同 | 平仄:平 仄 仄 仄 平 平 平 拼音: qiè jìcuòxiàjiāng wú tóng |
饱参要具正法眼,切忌错下将无同释义
【饱参】谓充分领略事理。宋晓莹《罗湖野录》卷四:“明州和庵主,从南岳辨禪师游,丛林以为饱参。”《增修诗话总龟后集》卷二八引宋无名氏《雪浪斋日记》:“为诗当饱参,然后臭味乃同,虽为大宗匠者亦然。”
【要具】的手段。梁启超《新民说》第八节:“无识者莫不笑其大愚,而岂知此人所争之数喜林(英国货币名--喜林约当墨银半圆),实所以使堂堂英吉利国屹然独立于世界之要具也。”
【正法】政治、法度。《商君书·更法》:“虑世事之变,讨正法之本,求使民之道。”《后汉书·马援传》:“好论议人长短,妄是非正法,此吾所大恶也,寧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。”2.公正的法度。《管子·版法》:“正法直度,罪杀不赦,杀僇必信,民畏而惧。”《淮南子·兵略训》:“立正法,塞邪隧。”三国魏何夔《制新科下州郡上言》:“其民间小事,使长吏临时随宜,上不背正法,下以顺百姓之心。”宋岳珂《桯史·献陵疏文》:“护持正法,隆世祖中兴之功;摧伏诸魔,雪怀王不返之怨。”3.正当的法则;正宗的法则。《汉书·公孙刘田等传赞》:“桑大夫
【眼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五限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語限切,顏上聲。《說文》目也。《靈樞經·大惑論》五藏六府之精氣,皆上注于目,爲之精。精之窠爲眼,骨之精爲童子,筋之精爲黑眼,氣之精爲白眼,故童子黑眼法于隂,白眼赤衇法于陽。《釋名》限也。瞳子限限而出也。《易·說卦》巽其於人也,爲多白眼。《史記·孔子世家》眼如望羊。《晉書·阮籍傳》籍能爲靑白眼。《南史·陶弘景傳》仙書云:眼方者壽千歲。弘景末年,一眼有時而方。又馬有夜眼。《本草綱目》馬夜眼在馬足膝上,有此能夜行。又果名。《嵆含·草木狀》南方之果,珍異者有龍眼。又香
【切忌】1.深忌;十分忌恨。《旧唐书·忠义传上·夏侯端》:“但主上晓察,情多猜忍,切忌诸李,强者先诛,金才既死,明公岂非其次?”2.务必避免。儆戒之辞。宋戴复古《论诗十绝》之四:“须教自我胸中出,切忌随人脚后行。”况周颐《蕙风词话》卷一:“诗笔固不宜直率,尤切忌刻意为曲折。”毛泽东《<中国工人>发刊词》:“我希望这个报纸好好地办下去,多载些生动的文字,切忌死板、老套,令人看不懂,没味道,不起劲。”
【错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倉各切《韻會》淸各切《正韻》七各切,音厝。《說文》金涂也。《前漢·食貨志》錯刀,以黃金錯其文,一刀直五千,與五銖錢行。《註》錯刀,王莽錢。《張衡詩》何以贈之金錯刀。又《詩·大雅》簟茀錯衡。《傳》錯衡,文衡也。《史記·趙世家》剪髮文身,錯臂左衽。《註》錯臂亦文身,謂以丹靑錯畫其臂。又《玉篇》鑢也。《書·禹貢》錫貢磬錯。《疏》治玉石曰錯。磬有以玉爲之者,磬錯,謂治磬錯也。又《正韻》厲石也。《詩·小雅》他山之石,可以爲錯。《傳》錯,石也,可以琢玉。《釋文》錯,厲石也。又《玉篇》雜也。《書
【下】〔古文〕丅《廣韻》胡雅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亥雅切,遐上聲。在下之下,對上之稱。《易·乾·文言》本乎地者親下。又《說文》底也。《玉篇》後也。又賤也。又《儀禮·士相見禮》始見于君,執摯至下。《鄭註》下謂君所。《賈疏》不言所而言下者。凡臣視袷已下,故言下也。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亥駕切,遐去聲。《正韻》降也,自上而下也。《易·屯卦》以貴下賤。《詩序》君能下下。又《爾雅·釋詁》下,落也。《郉疏》下者,自上而落也。草曰零,木曰落。又去也。《周禮·夏官·司士》歲登,下其損益之數。又《韻補》叶後五切,音戶。《詩·召南
【将无同】犹言莫非相同;恐怕相同。南朝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文学》:“阮宣子有令闻,太尉王夷甫见而问曰:‘老庄与圣教同异?’对曰:‘将无同?’”亦作“将毋同”。宋程大昌《续演繁露·将毋同》:“王戎问老庄、孔子异,阮瞻曰:‘将毋同。’不直云同而云‘将毋同’者,晋人语度自尔也。”鲁迅《中国小说史略》附录《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》第二讲:“‘将毋同’三字,究竟怎样讲?有人说是‘殆不同’的意思;有人说是‘岂不同’的意思--总之,是一种两可、飘渺恍惚之谈罢了。”参见“三语掾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