报恩心种种,阅古事悠悠
报恩心种种,阅古事悠悠释义
【报】《唐韻》博耗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博號切,保去聲。復也,酬也,答也。《詩·鄭風》投我以木瓜,報之以瓊琚。《禮·郊特牲》報本反始。《註》謝其恩之謂報,歸其功之謂反。《史記·范睢傳》睚睚之怨必報。又告也。《前漢·吳王傳》無文書,口報。《天寶遺事》新進士及第,以泥金書帖子,附家書中,用報登科之喜。又猶合也。《禮·喪服小記》下殤小功帶澡麻,不絕本,詘而反以報之。又論囚曰報。《前漢·張湯傳》爰書論訊鞫報。又下婬上曰報。《左傳·宣三年》鄭文公報鄭子之妃曰嬀。《註》鄭子,文公叔父子儀也。《漢律》婬季父之妻曰報。又與赴通。《
【恩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烏痕切,音蒽。《說文》惠也。从心因聲。《徐曰》因者,有所因也。因心爲恩。又愛也,澤也。又《廣韻》隱也,私也。又州名。漢合浦郡,唐立恩州。又河南恩州,本漢淸河郡地,宋改恩州。又姓。前漢燕祭酒恩茂。《風俗通》大夫成恩之後。又叶衣延切,音烟。《趙壹·窮鳥賦》鳥也雖頑,猶識舊恩。內以書心,外以告天。
【心】《唐韻》息林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思林切。《說文》人心,土藏,在身之中。象形。博士說以爲火藏。《徐曰》心爲大火,然則心屬火也。《玉篇》《廣韻》訓火藏。又《荀子·解蔽篇》心者,形之君也,而神明之主也。《禮·大學疏》總包萬慮謂之心。又《釋名》心,纖也。所識纖微無不貫也。又本也。《易·復卦》復其見天地之心乎。《註》天地以本爲心者也。《正義曰》言天地寂然不動,是以本爲心者也。《禮·禮器》如松柏之有心也。《註》得氣之本也。《孔疏》得氣之本,故巡四時,柯葉無凋攺也,心謂本也。又中也。心在身之中。《詩序》情動于中。
【古事】文献;旧事。《史记·太史公自序》:“百年之閒,天下遗文古事靡不毕集太史公。”《周书·宗懔传》:“懔少聪敏,好读书,昼夜不倦。语輒引古事,乡里呼为小儿学士。”《新唐书·崔琳传》:“侍中宋璟亲礼之,每所访逮,尝曰:‘古事问仲舒,今事问琳,尚何疑?’”瞿秋白《最低问题》:“可怜的‘五四’运动,竟成历史的古事。”2.典故。南朝梁锺嵘《诗品》卷中:“﹝颜延之﹞其源出于陆机,尚巧似……又喜用古事,弥见拘束。”典
【悠悠】1.思念貌;忧思貌。《诗·邶风·终风》:“莫往莫来,悠悠我思。”郑玄笺:“言我思其如是,心悠悠然。”《后汉书·章帝纪》:“中心悠悠,将何以寄?”唐乔知之《定情篇》:“去时恩灼灼,去罢心悠悠。”元乔吉《金钱记》第三折:“心绪悠悠,不明白这场迤逗。”2.辽阔无际;遥远。《诗·王风·黍离》:“知我者谓我心忧,不知我者谓我何求,悠悠苍天,此何人哉?”毛传:“悠悠,远意。”晋陶潜《饮酒》诗之十九:“世路廓悠悠,杨朱所以止。”康有为《除夕答从兄弟沛然秀才时将入京上书》诗:“鼎鼎百年言笑速,悠悠万里别离难。”3.久长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