报功严祀典,宠诏下明庭

报功严祀典,宠诏下明庭

诗句读音
宠诏下明庭平仄:仄 仄 仄 平 平
拼音: chǒngzhàoxiàmíng tíng
报功严祀典平仄:仄 平 平 仄 仄
拼音: bào gōngyánsì diǎn

报功严祀典,宠诏下明庭释义

【宠】《唐韻》丑壟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丑勇切,沖上聲。《說文》尊居也。从宀龍聲。一曰愛也,恩也。又《增韻》尊榮也。《易·師卦》承天寵也。《書·泰誓》惟其克相,上帝寵綏四方。《周官》居寵思危。又姓。《正字通》蜀漢長史寵義。又古借龍。《詩·商頌》何天之龍。《周頌》我龍受之。《鄭註》讀若寵。又《集韻》盧東切,音籠。都寵,縣名,在九眞郡。

【诏】《廣韻》之少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之笑切,音照。《說文》吿也。《爾雅·釋詁》導也。《註》敎導之也。《又》勴也。《註》謂贊勉。《疏》敎導,卽贊勉也。《韻會》詔者,上下通用之義。《左傳·成二年》欒伯曰:燮之詔也。書何力之有焉。《註》吿也。《周禮·天官·大宰》以八柄詔王馭羣臣。《註》告也,助也。《莊子·盜跖篇》爲人父者,必能詔其子。《如淳註》敎也。又《廣韻》上命也。秦漢以下,天子獨稱之。《史記·秦始皇紀》二十六年,秦幷天下,丞相王綰、御史大夫馮劫、廷尉李斯等,議命爲制,令爲詔。《前漢·周勃傳》軍中聞將軍之命

【下】〔古文〕丅《廣韻》胡雅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亥雅切,遐上聲。在下之下,對上之稱。《易·乾·文言》本乎地者親下。又《說文》底也。《玉篇》後也。又賤也。又《儀禮·士相見禮》始見于君,執摯至下。《鄭註》下謂君所。《賈疏》不言所而言下者。凡臣視袷已下,故言下也。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亥駕切,遐去聲。《正韻》降也,自上而下也。《易·屯卦》以貴下賤。《詩序》君能下下。又《爾雅·釋詁》下,落也。《郉疏》下者,自上而落也。草曰零,木曰落。又去也。《周禮·夏官·司士》歲登,下其損益之數。又《韻補》叶後五切,音戶。《詩·召南

【明庭】帝王祭祀神灵之地。南朝齐谢朓《鼓吹曲·钧天曲》:“已庆明庭乐,谁想南风弹。”北周庾信《周五声调曲·徵调曲三》:“众仙就朝于瑶水,羣帝受享於明庭。”参见“明廷”。2.圣明的朝廷。唐杜牧《雪中书怀》诗:“明庭开广敞,才儁受羈维。”宋文天祥《正气歌》:“皇路当清夷,含和吐明庭。”清李渔《玉搔头·得实》:“娘行休洒伤时泪,真共假,向明庭质对。”

【报功】1.酬报有功者;报答功德。《书·武成》:“崇德报功。”孔传:“有德尊以爵,有功报以禄。”汉王充《论衡·祭意》:“凡祭祀之义有二:一曰报功,二曰修先。”汉班固《白虎通·社稷》:“王者所以有社稷何?为天下求福报功,人非土不立,非穀不食。”2.陈述功绩。清李渔《蜃中楼·结蜃》:“蜃楼结成了,大家都去报功。”茅盾《子夜》四:“﹝曾沧海﹞后来转念到‘报功’总已不成,上公安局也没意思,便决定先回家再定办法。”

【祀典】1.记载祭祀仪礼的典籍。《国语·鲁语上》:“凡禘、郊、祖、宗、报,此五者国之典祀也……非是,不在祀典。”南朝宋傅亮《为宋公修张良庙教》:“夫盛德不泯,义存祀典。”宋苏轼《奏乞封太白山神状》:“伏见当府郿县太白山,雄镇一方,载在祀典。”2.祭祀的仪礼。南朝宋颜延之《皇太子释奠会作诗》:“敬躬祀典,告奠圣灵。”唐陈羽《明水赋》:“神灵是享,祀典攸传。”清叶廷琯《吹网录·元氏封龙山颂》:“元氏在后汉为常山相治,故相与长史,得为境内之山陈请祀典。”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六八回:“须知我是受了煌煌祀典,只有諭祭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