宝书无寄处,香毂有来期

宝书无寄处,香毂有来期

诗句读音
宝书无寄处平仄:仄 平 平 仄 仄
拼音: bǎo shūwú jìchǔ|chù
香毂有来期平仄:平 平 仄 平 平
韵脚:上平七之
拼音: xiāng gūyǒu láiqī|jī

宝书无寄处,香毂有来期释义

【宝书】1.指周代的官修的史书。《公羊传经传解诂·隐公第一》唐徐彦疏:“昔孔子受端门之命,制《春秋》之义,使子夏等十四人求周史记,得百二十国宝书……周史而言宝书者,宝者保也,以其可世世传保以为戒,故云宝书。”2.泛指珍贵的书籍。唐李白《猛虎行》:“宝书长剑挂高阁,金鞍骏马散故人。”宋黄庭坚《双井茶送子瞻》诗:“人间风月不到处,天上王堂森宝书。”3.用为谑称。鲁迅《且介亭杂文·买<小学大全>记》:“对于这类宝书,却从不敢作非分之想。”4.指佛教经典。南朝梁江淹《休上人怨别》诗:“宝书为君掩,瑶琴詎能开。”唐刘禹锡《

【无寄】着落;无所寄托。晋王谧《答桓太尉书》:“佛教之根要,今若谓三世为虚诞,罪福为畏惧,则释迦之所明,殆将无寄矣!”宋陈与义《小阁晚望》诗:“幽怀渺无寄,萧瑟起悲歌。”典

【处】《唐韻》昌與切《集韻》《正韻》敞呂切,音杵。《玉篇》居也。《詩·王風》莫或遑處。又止也。《詩·召南》其後也處。 《廣韻》留也,息也,定也。又居室也。《詩·大雅》于時處處。又歸也。《左傳·襄四年》民有寢廟,獸有茂草,各有攸處。又分別也。《晉書·杜預傳》處分旣定,乃啓請伐吳之期。又制也。《晉書·食貨志》人閒巧僞滋多,雖處以嚴,而不能禁也。又姓。《前漢·藝文志》《處子》九篇。《師古註》《史記》云:趙有處子。《廣韻》《風俗通》云:漢有北海太守處興。又州名。《一統志》晉屬永嘉郡,隋置處州。又《廣韻》讀去聲,昌據切。

【香毂】香轮。唐温庭筠《春日》诗:“寳书无寄处,香轂有来期。”参见“香轮”。

【有来】由蒙文直译成汉语的公牍等。表示语句结束。《元朝秘史》卷一:“孛端察儿在时,将他做儿,祭祀时同祭祀有来。”李文田注:“有来者,结束之词,今京师有此语。”《元典章·刑部二·详谳》:“上路里设两员推官,中路里设一员推官,委付呵,怎生奏呵,世祖皇旨有来。”

【期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渠之切,音其。《說文》會也。《易·歸妹》歸妹愆期。又《書·大禹謨》耄期倦于勤。《禮·曲禮》百年曰期頤。《註》期,猶要也。又《書·大禹謨》期于予治。《傳》期,當也,當于治體。又《前漢·路溫舒傳》刻木爲吏,期不對。《註》期,必也。又《莊子·庚桑楚》志乎期費。《註》期,卒也。費,耗也。又《莊子·寓言篇》無經緯本末以期年耆者,是非先也。《註》期,待也。又《玉篇》時也,契約也。《廣韻》信也,限也。又《爾雅·釋宮》八達謂之崇期。《註》四道交出。又口吃。《史記·周昌傳》臣期期知其不可。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