巴中蛇虺毒,解之如走丸

巴中蛇虺毒,解之如走丸

诗句读音
巴中蛇虺毒平仄:平 平 平 平 平
韵脚:入二沃
拼音: bā1|4shé|yí3|1dú|dài
解之如走丸平仄:仄 平 平 仄 平
韵脚:上平二十六桓
拼音: jiě|jiè|xièzhīrúzǒuwán

巴中蛇虺毒,解之如走丸释义

【巴】《廣韻》伯加切《集韻》《正韻》邦加切,音芭。《廣韻》巴蜀。《書·牧誓疏》巴在蜀之東偏。《三巴記》閬苑白水東南流,曲折三迴如巴字,故名三巴。又《玉篇》國名。《左傳·桓九年》巴子使韓服告于楚。《註》巴國,在巴郡江州縣。又郡名。《前漢·地理志》巴郡,秦置,屬益州。《譙周巴記》初平六年,趙穎分巴爲二郡,巴郡以墊江爲治,安漢以下爲永寧郡。建安六年,劉綽分巴,以永寧爲巴東郡,墊江爲巴西郡。又州名。《唐書·地理志》山南道有巴州。又縣名。《唐書·地理志》歸州有巴東,壁州有東巴,通州有巴渠,合州有巴川。又《說文》蟲也。或曰

【中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陟弓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陟隆切,音忠。《書·大禹謨》允執厥中。《周禮·地官·大司徒》以五禮防民僞,而敎之中。《左傳·成十三年》劉子曰:民受天地之中以生。又《左傳·文元年》舉正於中,民則不惑。《註》舉中氣也。又司中,星名。在太微垣。《周禮·春官·大宗伯》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飌師雨師。又《前漢·律歷志》春爲陽中,萬物以生。秋爲隂中,萬物以成。又中央,四方之中也。《書·召誥》王來紹上帝,自服于土中。《註》洛爲天地之中。《張衡·東京賦》宅中圓大。又正也。《禮·儒行》儒有衣冠中。《周禮·秋官·司刺

【蛇】《唐韻》食遮切,音茶。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時遮切,音闍。毒蟲也。《左傳·莊十四年》內蛇與外蛇鬭。《疏》蛇,北方水物。《酉陽雜俎》蛇,有水、草、木、土四種。《爾雅翼》蛇,草居,常飢,每得食稍飽,輒復蛻殻,冬輒含土入蟄,及春出蟄則吐之。《埤雅》牛以鼻聽,蛇以眼聽。又《莊子·達生篇》以鳥養養鳥者宜棲之深林,浮之江湖,食之以委蛇。《註》委蛇,泥鰌。又星名。《左傳·襄二十八年》蛇乗龍。《註》蛇,武之宿,虛、危之星。《晉書·天文志》騰蛇二十二星,在營室北,天蛇也。又地名。《後漢·郡國志》南陽郡隨西有斷蛇丘。《註》卽銜珠之

【虺】〔古文〕虫《唐韻》《正韻》許偉切《韻會》詡鬼切,音卉。《廣韻》蛇虺。《詩·小雅》維虺維蛇,女子之祥。《爾雅·釋魚》蝮虺。詳蝮字註。又王虺。《楚辭·大招》王虺騫只。《註》王虺,大蛇。又水虺。《述異記》水虺,五百年爲蛟。又姓。《潛夫論》虺氏,皆子姓也。《唐書·則天本紀》削越王貞及琅琊郡王沖屬籍,攺其姓爲虺氏。又人名。《書·仲虺之誥疏》仲虺居薛以爲湯左相。又《博雅》虺虺,聲也。《詩·邶風》虺虺其雷。《傳》暴若震雷之聲虺虺然。又《正韻》呼回切,音灰。喧虺。詩虺虺其雷,亦讀平聲。又《爾雅》虺隤,病也。《詩·周南》我

【毒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類篇》《韻會》徒沃切,音碡。《博雅》惡也。一曰害也。《書·盤庚》惟汝自生毒。《禮·緇衣》惟君子能好其正,小人毒其正。又深害曰漸毒。《莊子·胠篋篇》漸毒頡滑。又痛也,苦也。《詩·大雅》民之貪亂,寧爲荼毒。《後漢·蘇章傳》分骸斷首,以毒生者。《註》毒,苦也。又恨也。《馮衍·顯志賦》惡叢巧之亂世兮,毒縱橫之敗俗。《註》毒,恨也。《後漢·袁紹傳》令人憤毒。又藥名。《周禮·天官·醫師》掌醫之政令,聚毒藥以供醫事。《鄭註》毒藥,藥之辛苦者。藥之物恆多毒。又《瘍醫》凡療瘍,以五毒攻之。

【解】《唐韻》《正韻》佳買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舉嶰切,皆上聲。《說文》判也。从刀判牛角。《莊子·養生主》庖丁解牛。《左傳·宣四年》宰夫解黿。《前漢·湯傳》支解人民。《註》謂解其四支也。又《博雅》散也。《玉篇》緩也。《易·解卦註》解,難之散也。《正義》解有兩音,一古買反,謂解難之初。一諧買反,謂旣解之後。故序卦云:解者,緩也。險難解釋,物情舒緩,故爲解也。《前漢·張耳餘傳》今獨王,恐天下解也。《註》謂離散其心也。又《玉篇》釋也。《儀禮·大射禮·解綱註》解,猶釋也。《文心雕龍》百官詢事,則有關刺解諜。解者,釋也。解釋

【之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正韻》止而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眞而切,音枝。《說文》出也,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。一者,地也。《玉篇》是也,適也,往也。《禮·檀弓》延陵季子曰:若氣,則無不之也。又於也。《禮·大學》之其所親愛而辟焉。《註》之,適也。《朱傳》猶於也。又語助辭。《書·金縢》禮亦宜之。《禮·文王世子》秋冬亦如之。《正字通》凡之字,或句中,或語尾,或層出。如毛詩我之懷矣,共武之服,及女曰雞鳴章知子之來之,六句九之字,常華章左之左之,六句八之字,可以例推。又此也。《詩·周南》之子于歸。《註》之子,是子也。又變也。《

【丸】俗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