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朝乐府简介
【北朝乐府】北朝乐府民歌保存下来的数量不多,总共约有七十余首。
主要收录在《乐府诗集》的《梁鼓角横吹曲》中,其余属于《杂歌谣辞》和《杂曲歌辞》。
《鼓角横吹曲》是北方民族用鼓和角等乐器在马上演奏的一种军乐,其歌词的作者主要是东晋以后北方的鲜卑族和氏、羌等族的人民。
其中虽然也有汉语歌词,但很多是用鲜卑等语言歌唱的。
后来到北魏太武帝以后,北方各族与汉族在文化上进行了大融合,于是这些民歌就经过翻译先后传入南朝的齐、梁,并由梁朝的乐府机关保存下来,所以称为《梁鼓角横吹曲》。
《杂歌谣辞》和《杂曲歌辞》收录的则多是徒歌和谣谚。
北朝乐府民歌的题材范围比南朝的广阔,可以说是比较生动地反映了北朝丰富的社会生活、壮丽的山川景物和北方人民乐观、粗犷的精神面貌。
有些作品具有明显的现实性、战斗性。
在艺术上,北朝乐府体裁多样,语言质朴、生动,风格豪放刚健。
其思想和艺术上的成就都是南朝乐府民歌所不及的。
北朝乐府的热门古诗
【企喻歌】
男儿欲作健,
结伴不须多。
鹞子经天飞,
群雀两向波 。
【地驱乐歌】
驱羊入谷,白羊在前。
老女不嫁,蹋地唤天 。
【折杨柳枝歌】
门前一株枣,
岁岁不知老。
阿婆不嫁女,
那得孙儿抱。
【折杨柳歌】
遥看孟津河,
杨柳郁婆婆 。
我是虏家儿,
不解汉儿歌 。
敕勒川,阴山下。
天似穹庐,笼盖四野。
天苍苍,野茫茫,
风吹草低见牛羊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