悲风四边来,肠断白杨声

悲风四边来,肠断白杨声

诗句读音
肠断白杨声平仄:平 仄 平 平 平
拼音: cháng duànbái yángshēng
悲风四边来平仄:平 平 仄 平 平
拼音: bēi fēngsì biānlái

悲风四边来,肠断白杨声释义

【肠断】悲痛。晋干宝《搜神记》卷二十:“临川东兴,有人入山,得猿子,便将归。猿母自后逐至家。此人缚猿子於庭中树上,以示之。其母便搏颊向人,欲乞哀状,直谓口不能言耳。此人既不能放,竟击杀之,猿母悲唤,自掷而死。此人破肠视之,寸寸断裂。”唐白居易《长恨歌》:“行宫见月伤心色,夜雨闻铃肠断声。”元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三本第四折:“异乡易得离愁病,妙药难医肠断人。”冰心《寄小读者》十一:“十二月十三之晨,我心酸肠断,以为从此要尝些人生失望与悲哀的滋味。”

【白杨】树名。又名毛白杨,俗名大叶杨。晋陶潜《挽歌诗》:“荒草何茫茫,白杨亦萧萧。”南朝宋鲍照《芜城赋》:“白杨早落,塞草前衰。”唐皮日休《追和幽独君诗次韵》:“愁绪空崔嵬,白杨老无花。”魏巍《东方》第五部第六章:“沟口外有一块小小的高地,上面有三五株挺拔的白杨。”2.汉宫观名。汉扬雄《羽猎赋》:“然后先置乎白杨之南,昆明灵沼之东。”李善注引服虔曰:“白杨,观名也。”典

【声】《字彙》同。《正字通》俗聲字。(聲)〔古文〕殸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書盈切《正韻》書征切,聖平聲。《說文》音也。《書·舜典》詩言志,歌永言,聲依永,律和聲。《傳》聲謂五聲,宮商角徵羽也。《禮·月令》仲夏之月,止聲色。《註》聲謂樂也。又凡響曰聲。《張載·正蒙》聲者,形氣相軋而成。兩氣者,谷響雷聲之類。兩形者,桴鼓叩擊之類。形軋氣,羽扇敲矢之類。氣軋形,人聲笙簧之類。皆物感之良能,人習而不察耳。《韻會》韻書平上去入爲四聲。又聲敎。《書·禹貢》東漸于海,西被于流沙,朔南曁聲敎,訖于四海。《左傳·文六年》樹之風

【悲风】1.凄厉的寒风。《古诗十九首·去者日以疏》:“白杨多悲风,萧萧愁杀人。”晋陆机《苦寒行》:“阴云兴巖侧,悲风鸣树端。”宋张孝祥《浣溪沙·荆州约马举先登城楼观塞》词:“万里中原烽火北,一尊浊酒戍楼东,酒阑挥泪向悲风。”清陈梦雷《西郊杂咏》之九:“灌木动悲风,残云迷孤屿。”2.琴曲名。唐李白《月夜听卢子顺弹琴》诗:“忽闻《悲风》调,宛若《寒松》吟。”王琦注:“释居月《琴曲谱録》有《悲风操》、《寒松操》……并琴曲名。”明乌斯道《月夜弹琴记》:“因援琴鼓《悲风》一曲,妾听凄然。”

【四边】1.四境。《鬼谷子·本经阴符》:“四者不衰,四边威势无不为。”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“请且止阿房宫作者,减省四边戍转。”《宋史·李周传》:“﹝神宗﹞访御边之术。﹝李周﹞曰:‘四边,手足尔。若疲中国以勤远略,致百姓穷困,聚为盗贼,惧成腹心之忧。’”2.四方,四周。《宋书·夷蛮传·天竺迦毗黎国》:“臣之所住,名迦毗河,东际于海,其城四边,悉紫紺石。”唐李白《上留田行》:“悲风四边来,肠断白杨声。”

【来】〔古文〕徠《廣韻》落哀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郞才切,賴平聲。至也,還也,及也。《禮·曲禮》禮尚往來。往而不來,非禮也。來而不往,亦非禮也。又《公羊傳·隱五年》公觀魚於棠,登來之也。《註》登讀爲得,齊人謂求得爲登來。又玄孫之子曰來孫。又麥名。《詩·周頌》貽我來牟。《前漢·劉向傳》作飴我釐麰。亦作。又呼也。《周禮·春官》大祝來瞽令臯舞。又姓。又《集韻》洛代切,音賚。撫其至日來。《孟子》放勳曰:勞之來之。又叶鄰奚切,音離。《詩·邶風》莫往莫來,悠悠我思。《素問》恬澹虛無,眞氣從之。精神守內,病安從來。又叶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