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郊相吊处,寒日照踌躇
北郊相吊处,寒日照踌躇释义
【寒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胡安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河干切,音韓。《說文》東也。本作。从人在宀下,从茻薦覆之,下有仌。仌,水也。隸省作寒。《釋名》寒,捍也。捍,格也。《玉篇》冬時也。《易·繫辭》日月運行,一寒一暑。《書·洪範》庶徴曰燠,曰寒。《傳》煥以長物,寒以成物。又司寒,水神。《左傳·昭四年》黑牡秬黍,以享司寒。《註》司寒,元冥,水神也。又《周語》火見而淸風戒寒。《荀悅·申鑒》下有寒民,則上不具服。又窮窘也。《史記·范睢傳》范叔一寒至此哉。《宋史·同甫傳》畸人寒士皆賴之。又國名,在北海,平壽縣東寒亭。《史記
【日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正韻》人質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入質切,音。《說文》實也。太陽之精不虧。《博雅》君象也。《釋名》日,實也,光明盛實也。《易·乾卦》與日月合其明。又《繫辭》縣象著明,莫大乎日月。又《說卦》離爲火爲日。《周禮·天官·九註》日者天之明。《禮·祭義》日出於東。《史記·天官書註》日者,陽精之宗。《前漢·律歷志》日合於天統。《後漢·荀爽傳》在地爲火,在天爲日。《淮南子·天文訓》火氣之精者爲日。又《書·舜典》協時月正日。《傳》合四時之氣節,月之大小,日之甲乙,使齊一也。又《洪範》五紀,三曰日。《傳》紀一日
【踌】《廣韻》直由切《集韻》留切,音儔。《玉篇》躊躇也。詳躇字註。《類篇》或从作。
【躇】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如切《正韻》長魚切,音除。與同。《博雅》躊躇,猶豫也。《前漢·李夫人傳》哀裵回以躊躇。《註》師古曰:躊躇,住足也。《楚辭·九辯》蹇淹留而躊躇。《註》躊躇,進退貌。又《集韻》丈呂切,音宁。義同。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敕略切,音鄀。《公羊傳·宣七年》躇階而走。《註》躇,猶超遽不順以次。《釋文》與踱同。
【北郊】1.城北郊区。《周礼·天官·内宰》:“中春,詔后帅外内命妇始蚕于北郊,以为祭服。”《旧五代史·梁书·太祖纪一》:“贼将张晊屯於北郊,秦贤屯於版桥,各有众数万。”秦牧《古战场春晓》:“在一九六一年春天降临之前,我来到广州北郊的三元里高地上盘桓。”2.古代帝王郊祀的处所之一。周制在北门外六里处,汉制在北门外四里。夏至日于此以祭地,冬至日于此以迎冬。《吕氏春秋·孟冬》:“立冬之日,天子亲率三公、九卿、大夫,以迎冬於北郊。”高诱注:“六里之郊。”《汉书·郊祀志下》:“帝王之事莫大乎承天之序,承天之序莫重於郊祀……
【相吊】。互相慰问。唐王昌龄《塞下曲》之四:“部曲皆相弔,燕南代北闻。”宋苏轼《定惠院颙师为余竹下开啸轩》诗:“暗蛩泣夜永,唧唧自相吊。”明刘基《锺山作》诗之二:“松露滴堦星在天,草虫相吊响如弦。”参见“形影相弔”。见“相弔”。
【处】《唐韻》昌與切《集韻》《正韻》敞呂切,音杵。《玉篇》居也。《詩·王風》莫或遑處。又止也。《詩·召南》其後也處。 《廣韻》留也,息也,定也。又居室也。《詩·大雅》于時處處。又歸也。《左傳·襄四年》民有寢廟,獸有茂草,各有攸處。又分別也。《晉書·杜預傳》處分旣定,乃啓請伐吳之期。又制也。《晉書·食貨志》人閒巧僞滋多,雖處以嚴,而不能禁也。又姓。《前漢·藝文志》《處子》九篇。《師古註》《史記》云:趙有處子。《廣韻》《風俗通》云:漢有北海太守處興。又州名。《一統志》晉屬永嘉郡,隋置處州。又《廣韻》讀去聲,昌據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