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邙前后客,相吊为埃尘
北邙前后客,相吊为埃尘释义
【相吊】。互相慰问。唐王昌龄《塞下曲》之四:“部曲皆相弔,燕南代北闻。”宋苏轼《定惠院颙师为余竹下开啸轩》诗:“暗蛩泣夜永,唧唧自相吊。”明刘基《锺山作》诗之二:“松露滴堦星在天,草虫相吊响如弦。”参见“形影相弔”。见“相弔”。
【埃尘】后汉书·光武帝纪上》:“瞰临城中,旗帜蔽野,埃尘连天,鉦鼓之声闻数百里。”唐孟郊《罗氏花下奉招陈侍御》诗:“眼见枝上春,落地成埃尘。”宋欧阳修《同年秘书丞陈动之挽词》之一:“富贵声名岂足论,死生荣辱等埃尘。”2.喻尘世。汉张衡《归田赋》:“超埃尘以遐逝,与世事乎长辞。”唐白居易《奉和晋公侍中蒙除留守行及洛师感悦发中斐然成咏》:“鸞凤翱翔在寥廓,貂蝉萧洒出埃尘。”宋范成大《西江有单鹄行》:“方知翅翎俊,可以凌埃尘。”3.地面上。多见于戏曲。《再生缘》第五八回:“送出仪门登了轿,忙忙的,拦轩一拱到埃尘。”京剧
【北邙】“北芒”。1.山名。即邙山。因在洛阳之北,故名。东汉、魏、晋的王侯公卿多葬于此。汉梁鸿《五噫歌》:“陟彼北芒兮,噫!顾瞻帝京兮,噫!”唐沉佺期《邙山》诗:“北邙山上列坟塋,万古千秋对洛城。”《红楼梦》第一回:“三劫后,我在北邙山等你,会齐了同往太虚幻境销号。”2.借指墓地或坟墓。晋陶潜《拟古》诗之四:“一旦百岁后,相与还北邙。”唐欧阳詹《观送葬》诗:“何事悲酸泪满巾,浮生共是北邙尘。”明徐渭《雌木兰》第一出:“听提刀廝杀把眉攒,长嗟嘆道:‘两口儿北邙近也,女孩儿东坦萧然。’”王闿运《哀江南赋》:“鬼躑躅于
【前后】1.用于空间,指事物的前边和后边。《书·冏命》:“惟予一人无良,实赖左右前后有位之士,匡其不及。”《左传·隐公九年》:“戎人之前遇覆者奔,祝聃逐之。衷戎师,前后击之,尽殪。”明陈继儒《珍珠船》卷四:“卢君一日见碧空澄澈,望见仙人乘鹤而过,别有数鹤飞在前后。”2.指一前一后。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十三:“天色已明,只见山下两个人,前后走来。”郭沫若《革命春秋·北伐途次》六:“那儿前后有两间房间。”3.下边与上边。《礼记·玉藻》:“韠……天子直,公侯前后方,大夫前方,后挫角,士前后正。”郑玄注:“韠,以下为前,以
【客】《唐韻》苦格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乞格切,坑入聲。《說文》寄也。从宀各聲。又《廣韻》賔客。《周禮·秋官》大行人掌大賔之禮,及大客之儀。《註》大賔爲五等諸侯,大客卽其孤卿。又《司儀》諸公相爲賔,諸公之臣相爲國客。又主客。《禮·郊特牲》天子無客禮,莫敢爲主焉。又《左傳·僖二十四年》宋,先代之後也,於周爲客。又凡自外至者皆曰客。《易·需卦》有不速之客三人來,敬之終吉。又外亦曰客。《易·繫辭》重門擊柝,以待暴客。又姓。《正字通》漢客孫,廣德人。又叶苦各切,音恪。《詩·小雅》所謂伊人,於焉嘉客。叶上夕藿。夕音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