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齐举爝火,后周驰星光

北齐举爝火,后周驰星光

诗句读音
北齐举爝火平仄:仄 仄 仄 平 仄
拼音: běi qíjǔjuéhuǒ
后周驰星光平仄:仄 平 平 平 平
拼音: hòu zhōuchíxīng guāng

北齐举爝火,后周驰星光释义

【北齐】名。北朝之一。公元550年高欢子高洋取代东魏,自立为帝,国号齐,都邺(今河北临漳西)。为与南朝齐相别,史称北齐。据有今河北、山东、山西、河南及辽宁省西部。公元577年为北周所灭。历六帝,二十八年。典

【举】〔古文〕《廣韻》居許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苟許切,音莒。《說文》對也。一曰輿也。《徐曰》輿輦。《增韻》扛也。又挈也。《廣韻》擎也。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·廬人》兵同强,圍欲細。《註》,謂手所操。《杜甫詩》觴白眼望靑天。又《增韻》立也。《左傳·文元年》楚國之,恆在少者。《註》,立也。又言也。《禮·曲禮》主人不問,客不先。又《雜記》過而君之諱,則起。《註》,猶言也。又動也。《楚語》夫事君者,不爲外內行,不爲豐約。《註》,動也。《前漢·張蒼傳》人主無過。又《韻會》稱也,揚也,拔也。《禮·檀弓》所於晉國,管庫之土,七十有

【爝】《廣韻》卽略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卽約切,音爵。《說文》苣火祓也。《莊子·逍遙遊》日月出矣,而爝火不息。《呂氏春秋》湯得伊尹,祓之于廟,爝以爟火。釁以犧徦。《集韻》或作燋焳熦。◎按廣韻:爝燋分訓,與集韻異。又《廣韻》在爵切《集韻》疾雀切,音嚼。又《廣韻》《集韻》子肖切,音醮。義同。又《唐韻正》呂氏春秋:爝火作焦火。

【后周】名。北朝之一。宇文觉灭西魏称帝,国号周,史称北周或后周(公元557年-581年)。2.朝代名五代之一。后汉邺都留守郭威灭后汉称帝,国号周,史称后周(公元951年-960年)。《资治通鉴·后周纪一》胡三省注:“郭之得姓本於周,故建国号曰周,《通鑑》因谓之后周。”

【驰】〔古文〕《廣韻》直離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陳知切,音池。《玉篇》走奔也。《廣韻》馳騖也,疾驅也。《左傳·莊十年》公將馳之。又《玉篇》天子道也。《正字通》馳道,天子所行路,若今之中道。又姓。《姓苑》明馳九垓,仁壽縣舉人。又《集韻》唐何切,音駝。亦走也。又叶徒臥切,音隋。《詩·小雅》不失其馳,舍矢如破。又叶尺里切,音恥。《劉向·九歎》周流覽於四海兮,志升降以高馳。徵九神於回極兮,建虹采以招指。又叶直詈切,音滯。《蔡邕·彈棊賦》於是列象,彫華逞麗。豐腹斂邊,中隱四企。輕利調博,易使騁馳。

【星光】辉。南朝宋鲍照《芙蓉赋》:“上星光而倒影,下龙鳞而隐波。”唐李贺《送秦光禄北征》诗:“天远星光没,沙平草叶齐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