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上武担寺,南临蜀锦园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北上武担寺 | 平仄:仄 仄 仄 平 仄 韵脚:去七志 拼音: běi shàngwǔ dānsì |
南临蜀锦园 | 平仄:平 平 仄 仄 平 韵脚:上平二十六桓 拼音: nán|nālínshǔ jǐnyuán |
北上武担寺,南临蜀锦园释义
【北上】向北登上;向北去。战国宋玉《风赋》:“然后徜徉中庭,北上玉堂。躋于罗帷,经于洞房,迺得为大王之风也。”三国魏曹操《苦寒行》:“北上太行山,艰哉何巍巍。”萧华《通过大凉山》:“只是借道北上,并不在此住宿。”漢
【武担】山名。在四川省成都市城内西北隅。汉扬雄《蜀王本纪》:“武都丈夫化为女子,颜色美好,盖山之精也。蜀王娶以为妻,不习水土,疾病欲归。蜀王留之,无几物故,蜀王发卒之武都担土,于成都郭中葬之。盖地三亩,高七丈,号曰‘武担’。以石作镜一枚,表其墓。”《三国志·蜀志·先主传》:“﹝刘备﹞即皇帝位於成都武担之南。”
【寺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祥吏切,音嗣。《說文》廷也,有法度者也。从寸聲。《徐曰》寸,法度也,守也。《釋名》寺,嗣也,官治事者相嗣續於其內也。《唐書·百官表》漢以太常,光祿,勳衛尉,太僕,廷尉,大鴻臚,宗正,司農,少府爲九卿。後魏以來,卿名雖仍舊,而所蒞之局謂之寺,因名九寺。又《漢書註》凡府廷所在,皆謂之寺。又漢明帝時,攝摩騰自西域白馬駝經來,初止鴻臚寺,遂取寺名,爲創立白馬寺。後名浮屠所居皆曰寺。又宦寺。《詩·秦風》寺人之令。《傳》內小臣也。令,使也。又《周禮·天官》掌王之內人及女宮之戒今。鄭註寺之言侍也
【南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那含切,音男。《說文》草木至南方,有枝任也。《徐曰》南方主化育,故曰主枝任也。《前漢·律歷志》太陽者,南方。南,任也。陽氣任養物,於時爲夏。《白虎通》八月之律,謂之南呂何。南者,任也。言陽氣尚有任生薺麥也。又樂名。《詩·小雅》以雅以南。《韻會》南亦雅樂名,猶九夏也,南夏皆文明之方,故名南。周南召南,亦樂名。又姓。《韻會》魯大夫南遺。《宋書·律志》班左並馳,董南齊轡。又雙南,金也。《范仲淹金在鎔賦》英華旣發,雙南之價彌高。鼓鑄未停,百鍊之功可待。又《翻譯名義》合掌作禮
【蜀锦】四川生产的彩锦。后亦为织法似蜀的各地所产之锦的通称。多用染色熟丝织成,色彩鲜艳,质地坚韧。三国魏曹丕《与群臣论蜀锦书》:“前后每得蜀锦,殊不相比,适可讶,而鲜卑尚復不喜也。”唐杜甫《白丝行》:“繰丝须长不须白,越罗蜀锦金粟尺。”宋晏殊《山亭柳·赠歌者》词:“偶学念奴声调,有时高遏行云。蜀锦缠头无数,不负辛勤。”明叶宪祖《素梅玉蟾》第八折:“慵描眉翠,闻説因由梳掠迟。轻笼蜀锦把头低,偷揭香帘认是谁。”《西游记》第十八回:“那老者戴一顶乌綾巾,穿一领葱白蜀锦衣……出来笑语相迎。”郭沫若《瓶》诗之一:“啊,我怎
【园】《唐韻》五丸切《集韻》《正韻》五官切,音岏。與刓同。《正韻》圭角泯鑠也。《莊子·齊物論》五者园而幾向方矣。 《集韻》同團。或作抏。(園)《唐韻》羽元切《集韻》于元切,音袁。《說文》所以樹果也。《初學記》有藩曰園。《易·賁卦》賁于丘園,束帛戔戔。《詩·鄭風》將仲子兮,無踰我園。《註》園者,圃之樊,其內可樹木也。又《周禮·地官·載師》以場圃任園地。《註》圃,種果蓏之屬。季秋,於其中爲場。樊圃謂之園,任者取正於是也。《又》園廛二十而一。《註》廛無穀,園少利,故僅二十而稅一也。又歷代帝王陵寢曰園。漢制,園陵有令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