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峷南屏恰四周,西山微缺放溪流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北峷南屏恰四周 | 平仄:仄 平 仄 仄 仄 平 拼音: běi|bèinán píngqiàsì zhōu |
西山微缺放溪流 | 平仄:平 平 平 平 仄 平 平 拼音: xī1wēi quēfàngxī liú |
北峷南屏恰四周,西山微缺放溪流释义
【北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博墨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必墨切《正韻》必勒切,綳入聲。《說文》乖也。从二人相背。《徐曰》乖者,相背違也。《史記·魯仲連傳》士無反北之心。《玉篇》方名。《史記·天官書》北方水,太隂之精,主冬,曰壬癸。《前漢·律歷志》太隂者北方。北,伏也。陽氣伏于下,于時爲冬。又《廣韻》奔也。《史記·管仲傳》吾三戰三北。又《集韻》補妹切《韻會》蒲妹切,音背。《集韻》違也。《正韻》分異也。《書·舜典》分北三苗。《註》分其頑梗,使背離也。
【峷】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疏臻切,音莘。神名。《莊子·達生篇》丘有莘。《註》狀如狗有角,文身五采。讀若臻。又《集韻》緇詵切。義同。○按《字彙》因《集韻》誤以爲獸名。今改正。
【南屏】。在浙江省杭州市,为西湖胜景之一。宋苏轼《去杭州十五年复游西湖用欧阳察判韵》:“我识南屏金鯽鱼,重来拊槛散斋餘。”元张翥《多丽》词:“正参差,烟凝紫翠,斜阳画出南屏。”明无名氏《溜滴子·西湖》曲:“分明人世中,埋没洞府。回首南屏,转觉路迂。”清宋琬《送李方山之溟南幕府》诗:“西泠雨后暮潮长,南屏月落晓鐘沉。”汉
【恰】《廣韻》《正韻》苦洽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乞洽切,音搯。《說文》用心也。又恰恰,鳥鳴聲。《杜甫詩》自在嬌鶯恰恰啼。又適當之辭。《杜甫詩》野航恰受兩三人。
【四周】。北魏郦道元《水经注·穀水》:“池东西千步,南北千一百步,四周有塘。”元范梈《袁州谒韩祠已宜春台晚眺》诗:“四周翠巘出,六合清风来。”陈毅《中岳宙》诗:“位于斜坡上,四周无泉林。”汉
【西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先稽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先齊切,音粞。《類篇》金方也。《說文》鳥在巢上也。日在西方而鳥栖,故因以爲東西之西篆。文作,象形也。《前漢·律歷志》少隂者西方,西遷也。隂氣遷落物,於時爲秋。《尚書·大傳》西方者何,鮮方也。或曰鮮方,訊訊之方也。訊者,訊人之貌。又地名。《晉書·地理志》西郡。《韻會》唐置西州。又姓。《通志·氏族略》西氏。《姓苑》西門豹之後,改爲西。又《集韻》相咨切,音私。義同。又《篇海》蘇前切,音先。《前漢·郊祀歌》象載瑜,白集西,食甘露,飮榮泉。《後漢·趙壹傳·窮鳥賦》幸賴大
【山】《廣韻》所閒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師閒切《正韻》師姦切,與刪音同。《說文》山宣也。宣氣散生萬物,有石而高也。《徐曰》象山峰起之形。《釋名》山,產也。產萬物者也。《易·說卦》天地定位,山澤通氣。《書·禹貢》奠高山大川。《爾雅·釋山》河南華,河西嶽,河東岱,河北恆,江南衡,《周禮》謂之鎮。《鄭註》鎮名山安地德者也。又《山海經》山分東西南北中五經。南則自蜀中西南至吳越諸山界。西則自華隂嶓冢以至崑崙積石諸山,今隴西甘肅玉門外,其地也。北則自狐岐大行以至王屋孟門諸山,是禹貢冀雍兩州之境也。東則自泰岱姑射沿海諸境,則禹貢
【微缺】。《史记·周本纪》:“昭王之时,王道微缺。”汉蔡邕《琅邪王傅蔡朗碑》:“周祚微缺,王室遂卑。”《后汉书·范升传》:“陛下愍学微缺,劳心经蓺。”
【放】〔古文〕匸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甫妄切,音舫。《說文》逐也。《小爾雅》棄也。《書·舜典》放驩兜于崇山。《疏》放逐。《左傳·宣元年》晉放其大夫胥甲父于衞。《註》放者,受罪黜免,宥之以遠。又《書·武成》放牛于桃林之野。《疏》據我釋之,則云放。又《禮·曲禮》毋放飯。《註》去手餘飯於器中。又《左傳·昭十六年》獄之放紛。《註》放,縱也。又《論語》隱居放言。《何晏註》放,置也,不復言世務。又《孟子》如追放豚。《趙岐註》放逸之豕。又《博雅》妄也。《玉篇》散也。《增韻》肆也,捨也。《正韻》廢也。又《廣韻》分兩切《集韻》
【溪流】山中小水流。宋陆游《寄子虞》诗:“山色春寒淡,溪流宿雨通。”叶圣陶《记金华的两个岩洞》:“入山大约五公里就到双龙洞口,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