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使从江表,东归在洛阳

北使从江表,东归在洛阳

诗句读音
东归在洛阳平仄:平 平 仄 仄 平
拼音: dōng guīzàiluò yáng
北使从江表平仄:仄 仄 平 平 仄
拼音: běi shǐcóng|zòngjiāng biǎo

北使从江表,东归在洛阳释义

【东归】。因汉唐皆都长安,中原、江南人士辞京返里多言东归。三国魏曹操《苦寒行》:“我心何怫鬱,思欲一东归。”唐郑谷《送京参翁先辈归闽中》诗:“解印东归去,人情此际多。”唐郑谷《贺进士骆用锡登第》诗:“春榜到春晚,一家荣一乡……好是东归日,高槐蕊半黄。”

【在】《唐韻》昨宰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盡亥切,裁上聲。《爾雅·釋訓》居也。《易·乾傳》在下位而不憂。又察也。《書·舜典》在璿璣玉衡,以齊七政。《禮·文王世子》食上必在視寒煖之節。又存也。《論語》父母在。又所在也。《前漢·武帝紀》徵詣行在。《蔡邕·獨斷》天子以四海爲家,謂所居爲行在所。又姓。晉汝南太守在育。又脾神曰常在,見《黃庭經》。又昨代切,音載。義同。又叶雌氏切。音此。善也。《詩·小雅》不屬于毛,不離于裏。天之生我,我辰安在。又叶才里切。示上聲。《屈原·離騷》吾令豐隆乗雲兮,求虙之所在。解佩纕以結言兮,

【洛阳】因唐宋时洛阳盛产牡丹,故称。明徐渭《牡丹赋》:“何名花之盛美,称洛阳为无双,东青州而南越,曾不足以頡頏。”清黄宗羲《小园记》:“因买瓦盆百餘,以植草花。水僊、艾人、芳洲、洛阳、茉莉、真珠、烟蒲、石竹。”参见“洛阳花”。

【北使】1.出使北国。亦指出使北国的使臣。《南齐书·高帝纪上》:“明帝愈以为疑,遣冠军将军吴喜以三千人北使。”唐高适《答侯少府》诗:“北使经大寒,关山饶苦辛。”宋苏洵有《送石昌言为北使引》。2.北国的使者。《南史·张融传》:“后使融接对北使李道固。”唐张说《南中送北使》诗之一:“何日南风至,还随北使归。”

【从】《說文》從本字。《陸佃曰》二人向陽爲从,向隂爲比。士之趨嚮,不可不愼。(從)《廣韻》疾容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牆容切,俗平聲。《說文》本作从。相聽也。《書·益稷》汝無面從。《說命》后從諫則聖。又《廣韻》就也。《易·乾卦》雲從龍,風從虎。《禮·曲禮》謀于長者,必操几杖以從之。又《爾雅·釋詁》自也。《詩·小雅》伊誰云從。《箋》言譖我者,是言從誰生乎。《晉書·明帝紀》不聞人從日邊來。又姓。《廣韻》漢有將軍從公。《何氏姓苑》今東筦人。又《廣韻》《集韻》七恭切,促平聲。《廣韻》從容也。《正韻》從容,舒緩貌。《書

【江表】长江以南的地区。汉阮瑀《为曹公作书与孙权》:“若能内取子布,外击刘备,以効赤心,用復前好,则江表之任,长以相付。”2.指南朝宋、齐、梁、陈及其统治下的地区。南朝宋谢灵运《撰征赋》:“中华免夫左衽,江表此焉缓带。”《北史·薛憕传》:“江表取人,多以世族。”清赵翼《瓯北诗话·查初白诗》:“眼空江表衣冠族,摇笔犹能杀腐儒。”参见“江南”。3.指江岸上。《孽海花》第三回:“猛然抬头,见著戈登铜像,矗立江表;再行过去,迎面一个石塔,晓得是纪念碑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