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是无有乡,亦名不用处

本是无有乡,亦名不用处

诗句读音
亦名不用处平仄:仄 平 平 仄 仄
拼音: yì2bù|fǒuyòng chǔ
本是无有乡平仄:仄 仄 平 仄 平
拼音: běnshìwú yǒuxiāng

本是无有乡,亦名不用处释义

【亦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羊益切。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夷益切,音睪。總也,又也。又傍及之詞。又姓。宋開禧進士亦尚節,明參將亦孔昭。又同奕。《詩·周頌》亦服爾耕。《箋》亦,大也。《正義》亦奕義通。 亦本作,象人左右兩腋形。《說文》與掖同。《詩·衡門序》誘掖其君。《釋文》《石經》作亦。亦,古掖字也,左右肘脅之閒曰掖。後从肉作腋。

【名】《唐韻》武幷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彌幷切《正韻》眉兵切,音詺。《說文》自命也。从口从夕。夕者,冥也。冥不相見,故以口自名。《玉篇》號也。《廣韻》名字也。《春秋·說題》名,成也。《左傳·桓六年》九月丁卯,子同生,公問名于申繻。對曰:名有五,有信,有義,有象,有假,有類。又自呼名也。《禮·曲禮》父前子名,君前臣名。又呼人之名也。《禮·曲禮》國君不名卿老世婦。又名譽也。《易·乾卦》不易乎世,不成乎名。又《春秋·說題》名,大也。《書·武成》告于皇天后土,所過名山大川。《疏》山川大,乃有名,名大互言之耳。又名號也。《儀

【不】〔古文〕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逋沒切,補入聲。不然也,不可也,未也。《禮·曾子問》葬引至于堩,日有食之,則有變乎,且不乎。又《周禮·夏官》服不氏,掌養猛獸而敎擾之。《註》服不服之獸者。又《廣韻》《韻會》分物切。與弗同。今吳音皆然。又《韻會》俯九切,音缶。與可否之否通。《說文》鳥飛上翔,不下來也。从一,一猶天也。象形。又《玉篇》甫負切《廣韻》甫救切,缶去聲。義同。又《廣韻》甫鳩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方鳩切,音浮。夫不,也。亦作鳺鴀。《爾雅·釋鳥》其鳺鴀。《郉疏》陸璣云:今小鳩也。一名鳩,幽州人或謂鷱鴡,梁宋閒

【用处】;作用。唐曹邺《奉命齐州推事毕寄本府尚书》诗:“曲木用处多,不如直为梁。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十六:“只要人好,做官有什么用处?”邹韬奋《凶悍泼辣》:“事已糟到了这样的田地,骂两句本已没有什么用处。”谓处世待人的态度。宋陈善《扪虱新话·渊明不肯束带见小儿欧阳必著帽见俗人》:“陶渊明为彭泽令,郡遣督邮至,吏白:‘应束带见之。’渊明曰:‘安能为五斗米折腰见乡里小儿。即日解印綬去。’近欧阳公方与客披襟酣饮次,忽外白:‘有客。’公遽著帽见之。坐客曰:‘何不呼使入来?’公曰:‘此俗人也,不可以吾辈之礼待之。’世多怪二

【是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承紙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上紙切,音姼。《說文》作昰。直也。从日正。《釋名》是,嗜也,人嗜樂之也。《玉篇》是,是非也。《禮·曲禮》夫禮者,所以定親疎、決嫌疑、別同異、明是非也。又《博雅》是,此也。《易·乾卦》不見是而無悶。《又》是故居上位而不驕。又姓。《姓氏急就篇》是氏,吳有是儀,唐有是光。又《集韻》田黎切,音題。《公羊傳·僖十六年》是月者何,僅逮是月也。《註》是,月邊也。魯人語也。《釋文》是,如字。一音徒兮反。又與氏通。《前漢·地理志》氏爲莊公。《註》氏,與是同。古通用。又《韻補》叶市之切。

【无有】。《书·洪范》:“无有作好,遵王之道;无有作恶,遵王之路。”孔传:“言无有乱为私好恶,动必循先王之道路。”《老子》:“絶巧弃利,盗贼无有。”唐韩愈《元和圣德诗》序:“朝廷清明,无有欺蔽。”《龙图耳录》第九一回:“这有何难?我只问你烧柴预备下了无有?”京剧《乌龙院》第三场:“众街坊:无有讲什么,不过是闲谈而已。”2.指匮乏。汉焦赣《易林·讼之噬嗑》:“民不安处,年飢无有。”《通典·食货九》:“裂疋为尺,以济无有。”3.犹无比。汉枚乘《七发》:“既登景夷之臺,南望荆山,北望汝海,左江右湖,其乐无有。”唐李峤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