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无体质,湛然太虚

本无体质,湛然太虚

诗句读音
湛然太虚平仄:仄 平 仄 平
拼音: zhàn rántài xū
本无体质平仄:仄 平 平 仄
拼音: běnwútǐ zhì

本无体质,湛然太虚释义

【湛然】貌。晋干宝《搜神记》卷二十:“不数日,果大雨。见大石中裂开一井,其水湛然。”北魏郦道元《水经注·清水》:“寺左右杂树疎颁,有一石泉,方丈餘,清水湛然。”《剪灯新话·鉴湖夜泛记》:“颜貌红泽,双瞳湛然。”明谢谠《四喜记·久旱祈神》:“白檀焚献,怪举首青天湛然。”2.安然貌。《大戴礼记·四代》:“僉然湛然。”南朝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雅量》:“王戎七岁,亦往看,虎承间攀栏而吼,其声震地,观者无不辟易颠仆,戎湛然不动,了无恐色。”《云笈七籤》卷六二:“譬如婴儿居胎中,湛然不动。”3.淡泊。南朝宋谢灵运《佛影铭》序

【太虚】寂玄奥之境。《庄子·知北游》:“是以不过乎崐崙,不游乎太虚。”《红楼梦》第一二○回:“太虚幻境,即是真如福地。”清陈梦雷《去者日以疏》诗:“冥心归太虚,天地与同寿。”2.指天,天空。《文选·孙绰<游天台山赋>》:“太虚辽廓而无阂,运自然之妙有。”李善注:“太虚,谓天也。”清黄鷟来《咏史》之二:“壮志弥激烈,气欲凌太虚。”3.谓宇宙。南朝梁沉约《均圣论》:“我之所久,莫过轩羲;而天地之在彼太虚,犹轩羲之在彼天地。”唐陆龟蒙《江湖散人传》:“天地大者也,在太虚中一物耳。”4.古代哲学概念。指宇宙万物最原始的实

【无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武夫切,音巫。《說文》,亡也。奇字,无通。王育說,天屈西北爲无。《易·乾卦》无咎。《釋文》无音無。易內皆作此字。《藝苑雄黃》无亦作亡。古皆用亡无,秦時始以蕃橆之橆爲有無之無。詩、書、春秋、禮記、論語本用无字,變篆者變爲無,惟易、周禮盡用无。然論語亡而爲有,我獨亡,諸無字,蓋變隸時誤讀爲存亡之亡,故不改也。又《廣韻》莫胡切,音模。南无,出《釋典》。(無)〔古文〕《唐韻》武扶切《廣韻》武夫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微夫切,音巫。《說文》亡也。《玉篇》不有也。《書·舜典》剛而無虐,而無傲。又《益

【体质】体与质;形体与质地。三国魏王弼《周易略例·明爻通变》:“同声相应,高下不必均也;同气相求,体质不必齐也。”邢璹注:“初四二五三上,同声相应不必均高卑也,同气相求不必齐形质也。”清李渔《闲情偶寄·声容·治服》:“紬与缎之体质不光,花纹突起者,即是精中之麄,深中之浅。”2.身体素质。《晋书·南阳王保传》:“保体质丰伟,尝自称重八百斤。”明胡应麟《少室山房笔丛·丹铅新录八·素足女》:“妇女缠足……体质乾枯,腥秽特甚。”郭沫若《中国史稿》第一编第一章第一节:“人类体质的变化是由劳动决定的,是在劳动过程中逐步形成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