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原培养非愚计,远业何妨厚自储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远业何妨厚自储 | 平仄:仄 仄 平 平 仄 仄 仄 拼音: yuǎn yèhé fánghòuzì3 |
本原培养非愚计 | 平仄:仄 平 平 仄 平 平 仄 拼音: běn yuánpéi yǎngfēiyú jì |
本原培养非愚计,远业何妨厚自储释义
【远业】的事业。《后汉书·冯异岑彭等传论》:“若冯贾之不伐,岑公之义信,乃足以感三军而怀敌人,故能尅成远业,终全其庆也。”晋陶潜《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赞》:“道悠运促,不终远业。”元姚燧《中书左丞姚文献公神道碑》:“惟恐大本一废,远业难成。”典
【何妨】无碍;不妨。《北史·后妃传上·文帝文皇后乙弗氏》:“后美容仪,少言笑,年数岁,父母异之,指示诸亲曰:‘生女何妨也。若此者,实胜男。’”元张翥《瑞龙吟》词:“何妨共磯头把钓,梅边徐步。”鲁迅《热风·随感录四十七》:“现在两位既然同时,何妨老实说出,一目了然,省却你也记古典,我也记古典的工夫呢?”
【厚】〔古文〕垕《唐韻》《正韻》胡口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很口切,上聲。《說文》山陵之厚也。《玉篇》不薄也,重也。《易廣》博厚配天地。又《戰國策》非能厚勝之也。《註》厚,猶大也。又《增韻》醲也。又《廣韻》姓也。出《姓苑》。又諡法,思慮不爽曰厚。
【自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疾二切,音字。《玉篇》由也。《集韻》從也。《易·需卦》自我致寇,敬愼不敗也。《疏》自,由也。《書·湯誥》王歸自克夏,至于亳。《詩·召南》退食自公,委蛇委蛇。《傳》自,從也。又《玉篇》率也。又《廣韻》用也。《書·臯陶謨》天秩有禮,自我五禮,有庸哉。《傳》自,用也。《詩·周頌》自彼成康,奄有四方,斤斤其明。《傳》自彼成康,用彼成安之道也。《古義》自彼者,近數昔日之辭。又自然,無勉强也。《世說新語》絲不如竹,竹不如肉,漸近自然。又《集韻》己也。《正韻》躬親也。《易·乾卦》
【储】《廣韻》直魚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如切《正韻》長魚切,音除。偫也。《淮南子·主術訓》十八年而有六年之積,二十七年而有九年之儲。又副也。《南齊書》太子曰東儲。又儲胥,猶言御苑也。《張衡·西京賦》旣新作于迎風,加露寒與儲胥。《註》武帝先作迎風館,後加露寒,儲胥二館。又儲與,卽容與。《淮南子·俶眞訓》儲與扈冶。一作諸與。《揚雄·羽獵賦》儲與乎大浦,聊浪乎宇內。《服虔曰》儲與,相羊也。與,音餘。聊浪,放浪也。又姓。
【本原】1.根源,根由。《左传·昭公九年》:“我在伯父,犹衣服之有冠冕,木水之有本原,民人之有谋主也。”宋苏辙《御试制策》:“臣请为陛下推其本原,而极言其故。”金王若虚《滹南诗话》卷上:“説者谓东汉多名节之士,赖以久存。跡其本原,正在子陵钓竿上来。”柳亚子《胡寄尘诗序》:“今日诗道之弊,其本原尚不在此。”2.根本,事物的最重要部分。《管子·水地》:“水者何也?万物之本原也,诸生之宗室也。”戴望校正引王引之曰:“本原、根荄、宗室,皆谓根本也。”《汉书·董仲舒传》:“养士之大者,莫大虖太学;太学者,贤士之所关也,教化
【培养】1.以适宜的条件促使其发生、成长和繁殖。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“持其志,无暴其气”宋朱熹集注:“盖其内外本末,交相培养。”元乔吉《两世姻缘》第三折:“俺主人培养出牡丹芽。”清黄钧宰《金壶逸墨·放鱼》:“不必持斋茹素,而特以培养生气劝人。”杨沫《青春之歌》第一部第二章:“书籍培养了她丰富的想象力和对于美好未来的憧憬。”2.按照一定的目的,长期教育训练。《宋史·苏轼传》:“軾之才,远大器也,他日自当为天下用。要在朝廷培养之。”清曾国藩《新宁刘君墓碑铭》:“吾以人情为田,以培养士类为种,耕不计年,穫不计世,庸詎知留
【非】《唐韻》甫微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匪微切,音飛。《說文》違也。从飛下翄,取其相背。《玉篇》不是也。《書·說命》無恥過作非。《易·繫辭》辨是與非。又《玉篇》下也。又《玉篇》隱也。又《增韻》訾也。《孝經·五章》非聖人者無法,非孝者無親。又《玉篇》責也。《前漢·魏相傳》使當世責人非我。又山名。《山海經》非山之首,其上多金玉。又姓。《風俗通》非子,伯益之後。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尾切,音斐。《集韻》本作誹。謗也。《前漢·食貨志》不入言而腹非。《史記·平準書》作腹誹。又《鼂錯傳》非謗不治。《註》非,讀曰誹。又《韻會
【愚计】愚拙之计。自谦之词。《韩非子·存韩》:“今贱臣之愚计,使人使荆,重币用事之臣。”《魏书·杨侃传》:“愚计可録,请为明公前驱。”《说郛》卷六七引唐无名氏《国史异纂》:“梁武帝被围臺城,朝廷问均外御之计,怯怛不知所答,啟云:‘愚计速降为上计。’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