奔走岂五愿,诏书促南征

奔走岂五愿,诏书促南征

诗句读音
诏书促南征平仄:仄 平 仄 平 平
拼音: zhào shūcùnán zhēng
奔走岂五愿平仄:平 仄 仄 仄 仄
韵脚:去二十五願
拼音: bēn zǒuqǐ|kǎiwǔyuàn

奔走岂五愿,诏书促南征释义

【诏书】令。《史记·儒林列传》:“臣谨案詔书律令下者,明天人分际,通古今之义,文章尔雅,训辞深厚,恩施甚美。”南朝梁刘勰《文心雕龙·诏策》:“汉初定仪则,则命有四品:一曰策书,二曰制书,三曰詔书,四曰戒敕。”《古今小说·汪信之一死救全家》:“不一日,哲宗皇帝晏驾,新天子即位,颁下詔书,大赦天下。”陈白尘《大风歌》第一部第二章:“吕雉冷笑道:‘陈平、周勃是奉先皇帝诏书前去斩樊哙,三妹今日进宫,究竟是来吊丧,还是向先皇帝算帐?’”

【促】《唐韻》七玉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趨玉切,音趗。迫也,近也,密也。又局促小,貌。《李白詩》嗷嗷空城雀,身計何戚促。又刺促。《晉書·潘岳傳》閣道謠曰:和嶠刺促不得休。《註》受役於世也。又與趣同。

【南征】1.南行。《易·升》:“元亨。用见大人,勿恤,南征,吉。”《楚辞·离骚》:“济沅湘以南征兮,就重华而陈词。”王逸注:“征,行也。”唐杜甫《陪裴使君登岳阳楼》诗:“敢违渔父问,从此更南征。”清宋琬《舟次清源赠彼岸禅师》诗:“风尘冉冉南征客,暂繫扁舟到讲堂。”2.征伐南方。《书·仲虺之诰》:“东征西夷怨,南征北狄怨。”唐韩愈《送区弘南归》诗:“穆昔南征军不归,虫沙猿鹤伏以飞。”清宋琬《寄杨犹龙方伯》诗之二:“南征诸将繫戈船,司马文章《喻蜀》传。”

【奔走】1.急行。《后汉书·史弼传》:“及下廷尉詔狱,平原吏人奔走诣闕讼之。”《敦煌变文集·伍子胥变文》:“昼即看日,夜乃观星,奔走不停,遂至吴江北岸。”清王士禛《池北偶谈·谈异七·鬼粥砚》:“王遂发狂奔走,直上山巔,虽涧壑荆棘不避。”2.谓为一定的目的而忙碌。《书·武成》:“丁未,祀于周庙,邦甸侯卫,骏奔走,执豆籩。”唐柳宗元《捕蛇者说》:“永之人争奔走焉。”老舍《四世同堂》三八:“去到处奔走事情是他最怕的事。”3.逃走。《北史·叔孙建传》:“斩首万餘级,餘众奔走,投沁水死,水为不流。”元无名氏《陈州粜米》第二

【岂】《廣韻》袪俙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去幾切,音。《說文》還師振旅樂也。又欲也,登也。《徐曰》今借此爲語詞。《玉篇》安也,焉也。《廣韻》曾也。《增韻》非然之辭。《書·五子之歌》怨豈在明。《詩·召南》豈不夙夜。《傳》豈不,言有是也。又《集韻》《正韻》可亥切,音鎧。與凱愷通。軍勝之樂也。又樂也,和也。○按經傳凱歌、凱風、愷悌、樂愷皆借豈。古凱、愷、豈音義通,今分爲二。 《字彙》〈山下一〉从耑省。〈口下丷一〉从豆省。俗作山頭,非。《同文舉要》豈同剴,亦非。漢典考證:〔《說文》還師振樂也。〕 謹照原文振下增旅字。 考證:

【愿】《唐韻》魚怨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虞怨切,音願。《說文》謹也。又愨也,善也。《書·臯陶謨》愿而恭。又與原通。《論語》鄕原,德之賊也。《朱傳》原,與愿同。又《集韻》愚袁切,音元。《周禮·秋官·大司》上愿糾暴。劉昌宗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