窆碑好为书潜德,穷巷谁寻仵作家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窆碑好为书潜德 | 平仄:仄 平 仄 平 平 平 平 韵脚:入二十五德 拼音: biǎnbēihǎo|hàowéi|wèishūqiándé |
穷巷谁寻仵作家 | 平仄:平 仄 平 平 仄 平 平 韵脚:下平九麻 拼音: qióng xiàngshuí xúnwǔ zuò1|0|0 |
窆碑好为书潜德,穷巷谁寻仵作家释义
【窆】《唐韻》方驗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陂驗切,音砭。《說文》葬下棺也。《周禮·地官》及窆執斧,以涖匠師。又《春官》共喪之窆器。《註》下棺豐之屬。又《集韻》悲檢切,音貶。義同。又逋鄧切。與同。 《韻會》或作封。見禮記。
【碑】《廣韻》彼爲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班麋切《正韻》逋眉切,音陂。《說文》豎石也。《禮·祭義》君牽牲,旣入廟門,麗於碑。《疏》君牽牲,入廟門,繫著中庭碑也。用之曰:公食大夫禮,庶羞於碑內,庭實於碑外。燕禮聘禮皆云:賔自碑內聽命。又士昏禮,賔入廟門鄕飲酒,賔入庠門鄕射,賔入序門,皆有當碑揖,則諸侯大夫士之宮皆有碑。鄭氏曰:宮必有碑,所以識日影,引隂陽。凡碑引物者,宗廟則麗牲焉,以取毛血。其材,宮廟以石,窆用木。又《檀弓》公室視豐碑。《註》豐碑,斲大木爲之,形如石碑,於椁前後四角樹之,穿中於閒爲鹿盧,下棺以繂繞。又《
【好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呼皓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許皓切,蒿上聲。美也,善也。《詩·鄭風》琴瑟在御,莫不靜好。又相善也。《詩·衞風》永以爲好也。又好會也。《周禮·春官》琬圭以結好。《左傳·文十二年》藉寡君之命,結二國之好。又人名。張好好,年十三,姣麗善歌,杜牧置樂籍中。見《唐書·杜牧傳》。又曲名。武夷君于山頂會鄕族,仙樂競奏,唱人閒好。見《武夷山志》。又《廣韻》呼到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虛到切,音耗。《說文》愛而不釋也。女子之性柔而滯,有所好,則愛而不釋,故於文,女子爲好。《詩·唐風》中心好之。又孔也。《
【潜】《字彙》俗潛字。(潛)《唐韻》昨鹽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慈鹽切,音。《說文》涉水也。《揚子·方言》潛涵,沉也。又游也。《註》潛行水中,亦曰游。又藏也。《易·乾卦》陽氣潛藏。又《爾雅·釋言》潛,深也。《詩·小雅》潛雖伏矣。又漢水之別名。《爾雅·釋水》水自江出爲沱,漢爲潛。《書·禹貢》沱潛旣道。又丘名。《爾雅·釋丘》晉有潛丘。又地名。《春秋·隱二年》公會戎于潛。又邑名。《史記·楚世家》吳取楚之六潛。又潛江,縣名。《廣輿記》屬安陸府。又牛名。《酉陽雜俎》句漏縣大江中有潛牛。又姓。宋安撫使潛說友。又《小爾雅》
【德】《唐韻》《正韻》多則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的則切,登入聲。《廣韻》德行也。《集韻》德行之得也。《正韻》凡言德者,善美,正大,光明,純懿之稱也。《易·乾卦》君子進德修業。《詩·大雅》民之秉彝,好是懿德。《書·臯陶謨》九德,寬而栗,柔而立,愿而恭,亂而敬,擾而毅,直而溫,而廉,剛而塞,彊而義。又《洪範》三德,一曰正直,二曰剛克,三曰柔克。《周禮·地官》六德:知、仁、聖、義、中、和。又《玉篇》德,惠也。《書·盤庚》施實德于民。《詩·小雅》旣飽以德。又善敎也。《禮·月令》孟春之月,命相布德,和令,行慶,施惠。《註》德
【穷巷】简陋的小巷。《墨子·号令》:“吏行其部,至里门,正与开门内吏,与行父老之守及穷巷幽间无人之处。”《史记·陈丞相世家》:“家乃负郭穷巷,以獘席为门。”唐王维《渭川田家》诗:“斜阳照墟落,穷巷牛羊归。”清方苞《书<烈妇东鄂氏事略>后》:“穷巷篳门,艰贞苦恨而湮灭无闻者,更不知其几矣。”2.犹穷乡。《商君书·更法》:“穷巷多怪,曲学多辩。”《史记·平津侯主父列传》:“﹝陈涉﹞起穷巷,奋棘矜,偏袒大呼而天下从风,此其故何也?”
【谁寻】何处寻求。唐韩愈《秋怀》诗之三:“归还閲书史,文字浩千万。陈跡竟谁寻?贱嗜非贵献。”
【仵作】旧时官府中检验死伤的差役。亦称以代人殓葬为业的人。唐李商隐《杂纂·恶行户》:“暑月仵作。”宋廉布《清尊录》:“女语塞,去房内,蒙被卧,俄顷即死,父母哀慟,呼其隣郑三者告之,使治丧具。郑以送丧为业,世所谓仵作行者也。”宋周密《癸辛杂识别集下·借尸还魂》:“建康有陈道人常与仵作行人往来饮酒甚狎,仵问道人将何为?因曰:‘吾欲得一十七八健壮男子尸。’一夕,忽有刘太尉鞭死小童,仵舆致之。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二十:“知县是有了成心的,只要从重坐罪,先分付仵作报伤要重,仵作揣摩了意旨,将无作有,多报的是拳殴脚踢致命伤痕
【家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古牙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居牙切,音加。《說文》家居也。《爾雅》戸牖之閒謂之扆。其內謂之家。《詩·周南》宜其室家。《註》家謂一門之內。又婦謂夫曰家。《孟子》女子生而願爲之有家。又一夫受田百畝,曰夫家。《周禮·地官》上地家七人,中地家六人,下地家五人。《註》有夫有婦,然後爲家。又大夫之邑曰家,仕於大夫者曰家臣。《左傳·襄二十九年》大夫皆富,政將在家。又天家,天子之稱。《蔡邕·獨斷》天子無外,以天下爲家。又居其地曰家。《史記·陸賈傳》以好畤田地,善往家焉。又著述家。《前漢·武帝紀》表章六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