边臣戕贼,居民涂炭

边臣戕贼,居民涂炭

诗句读音
居民涂炭平仄:平 平 平 仄
拼音: jū míntú tàn
边臣戕贼平仄:平 平 平 平
拼音: biān chénqiāng zéi

边臣戕贼,居民涂炭释义

【居民】1.居住在某一地方的人。《战国策·楚策一》:“有偏守新城,而居民苦矣。”唐柳宗元《憎王孙文》:“居民怨苦兮号穹旻。”《宣和遗事》后集:“次经过平顺州,入城,屋甚雄壮,居民繁密,市井中货易类燕京。”元柯丹邱《荆钗记·团圆》:“我这公祖少年老成,居民无不瞻仰。”清和邦额《夜谭随录·癫犬》:“粤西某村,居民数千家,俗尚蓄犬以为食。”巴金《家》九:“差不多每天都发生兵士跟学生的小冲突,闹得全城居民惊惶不安。”2.使民安居。《礼记·王制》:“凡居民,量地以制邑,度地以居民。”

【涂炭】1.比喻极困苦的境遇。《书·仲虺之诰》:“有夏昏德,民坠涂炭。”孔传:“民之危险,若陷泥坠火。”晋潘岳《西征赋》:“竭股肱於昬主,赴涂炭而不移。”太平天囯汪潭《建天京于金陵论》:“於是龙车光降金陵,日驭威临建业。后舞前歌,出军民於涂炭。”吴晗《朱元璋传》第三章三:“北伐的目的是为了治世安民,是为了拯生民于涂炭。”2.借指陷入灾难的人民。南朝梁沉约《梁鼓吹曲·道亡》:“救此倒悬拯涂炭,誓师刘旅赫灵断。”清吕守曾《经史法戒诗》之十:“治安共説梁天监,南北通和救涂炭。”3.泥淖和炭灰。喻污浊之地。亦谓污浊。《孟

【边臣】亦作“邉臣”。驻守边疆的大臣、官员。唐贾岛《颂德上贾常侍》诗:“边臣説使朝天子,发语轰然激夏雷。”宋苏辙《上皇帝书》:“既而邉臣失律,先事轻发,亦既入践其国,係虏其民矣。”清邓显鹤《书楚宝增辑<熊襄愍传>后》:“夫同一边臣,才地相近,而成败祸福相反若此。”

【戕贼】摧残,破坏。《孟子·告子上》:“如将戕贼杞柳而以为桮棬,则亦将戕贼人以为仁义与?”宋叶适《科举》:“四患不除,而朝廷於人才之本源,戕贼斲丧,不復长育,则宜其不足於用也。”清汪弘滏《寄谢同门曹翼宸》诗:“万物具灵根,成瘁视等夷,寧曰大化忌,戕贼身先之。”鲁迅《坟·未有天才之前》:“因为倘不遭了戕贼,他就会生长,成熟,老成。”